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
作者: 邹晓东 著
出版社: 齐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9
版次: 1
ISBN: 9787533338879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8页
字数: 25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宋明儒者本着鲜明的“性善论”取向与强烈的“道统论”信念,将《大学》《中庸》打通为一,使之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道统一贯之真理”的典型载体。邹晓东 著的《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则正是同这种余威犹在的道统论解读范式角力的结果,创新点在于明确揭示出《大学》《中庸》分别具有不同的主导性问题意识,并进而论证它们基于各自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实质有别的回答方案。
《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提供了一种既具有历史感又不失哲学品位的新的学庸解读方案。
作者简介:
邹晓东,山东莱西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出站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攻宗教哲学与儒家哲学,在《社会科学》《哲学门》《古典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大学》《中庸》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3年荣获两年一度的国际中国哲学会论文竞赛奖(三位获奖者之一)。《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该研究曾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目录:
激活真理意识
走出四书学的经典诠释和儒学理解
导言与宋明范式角力
第一章解释史批判与方法论反思
第一节学庸研究的十大问题
第二节宋明道统论的解释学原则
第三节现当代的观点与方法之争
第四节“主体间”解释学与本研究的文献约定
小结
第二章《大学》“明德”并非《中庸》“天命之性
第一节《中庸》之“性”:作为”生而固有的内在向导
第二节殷墟甲骨“(德)”字与“有命在天”信念
第四节《论语》中的“极端”体验与有差等的“天资-禀赋”概念
第五节《大学》并无”天命之性-率性“意识
小结
第三章“教-学”意识凸显“意志软弱”问题
第一节《大学》之“学”非毛奇龄所谓“实字之‘学’”
第二节《大学》文本折射出来的“教学”意识
第三节“知识现成”凸显“意志软弱
第四节“格物致知”归结为“意志持守
小结
第四章《中庸》首章:本体论误区与生存论新解
第一节“率性”还是“循教”
第二节两种”慎其独
第三节“未发”之“中”即“中立心态
小结
补论何为“本性之善”——评谢文郁的《中庸》解
第五章“真知”问题与儒家政教困境的可能出路
第一节《大学》:服膺“教-学”意识,淡漠“知识-理解”问题
第二节《中庸》:重编孔子语录,突出“真知”问题意识
第三节“真知”问题求解:“率性”与“教-化”
第四节儒家政教的君主困境与可能出路
小结
附论一古“德”释考:谋求
附论二《诗经·商颂》“致福”思维与《圣经》中的“苦难”问题
附论三礼教的信念机制:《荀子·礼论》生存分析
后记遗憾与致谢
关键词:普及读物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