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诗法举隅(修订版)(林东海 著)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 诗歌词曲书籍 来源:网络

诗法举隅(修订版)

诗法举隅(修订版)

作者: 林东海 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2

版次: 2

ISBN: 9787532126224

定价: 1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1页

字数: 146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东海同志作《诗法举隅》,既成,问序于永。

东海所举的诗法,既详且尽,其实已经不是一隅了,即使我想写一篇序,也实在感到无可补充,因而也就无序可写。

虽然,有可言者。

古人说;“诗言志。”又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亲,远之事君,名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托兴观群怨之感,尊之则上同于君亲,贱之则同于鸟兽草木,实在有些不伦不类。诗人之志,似乎不应如此。

虽然,有说。

段玉裁 注《说文》云:“《周礼》保章氏 注云:‘志,古文识。’盖古文有志无识,小篆方有识字。……今人分志向一字,识记一字,知识一字,古只有一字一音。”推是以论,诗言志者诗言识也,诗者志之所之也识之所之也。事君事亲则有识,鸟兽草木则有识,其尊卑诚有别,其记载则宜无异。荷马之歌;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之篇;乃至拉萨尔王子之传传;与“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湮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戴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固无二义。诗之言志,其义固在于此。

言志是第一义,其次是言情。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是一个最详尽的解释,也是诗的进一步的解释。诗至于言情则宜无可加。尾生抱柱而死,叔先雄自沉而死,乃至《楚辞》作者之投湘而死,庐江小吏之自挂东南枝而死,其情之沉挚痛切,宜可以与天地并而不朽。情之所至即诗之所至,诗而至此,不可与言法,亦不宜于言法。平上去入,阴阳翕合,作者无此一念,即举者亦无可举。东海深于诗者,以为何如?

作者简介:

林东海,福建南安人,出身放牛娃,却在学校里泡了二十年。在复旦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刘大杰先生习研中古文学,常融通史论为指归。潜心诗学数十年,于诗论外,尤留意于浪漫诗人,曾全面考察李白游踪,颇得江山之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为人作嫁之余,勤于 著述,计有《诗法举隅》、《古诗哲理》、《唐人游踪探胜》、《李白诗选》、《江河行——览胜诗草》等专 著二十余部,学术论文及其他诗文二百余篇。平生以学人自期,以学问为务,故虽届暮年,犹孜孜以求焉。

目录:

序朱东润

一引言

二以少总多

三以小见大

四超越时空

五夸不失真

六化虚为实

七以幻写真

八正反对比

九反入正出

十众宾拱主

十一宛转曲达

十二巧比妙喻

十三视听通感

十四化静为动

十五以动写静

十六乐景写哀

十七兴法起结

十八结语

后记

附录说“兴象”——兼谈“赋、比、兴”

重版缀语

关键词:诗歌词曲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诗法举隅(修订版)(林东海 著)简介、价格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