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作者: [德] 荷尔德林 (F.Hölderlin)
著;刘皓明 著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561766231
定价: 1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埋没了一个世纪的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得以面世,并很快吸引了德国和德国以外的学者、诗人及哲学家的关 注。荷氏作品融汇了欧洲启蒙运动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和诗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启蒙运动后新神话的建立、观念论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的里程碑。全书分“文本卷”和“评 注卷”(两册)。“文本卷”为德汉双语对照,按体裁和编年收录了荷尔德林1800-1807年间除赞歌外的全部诗歌作品(含完成作品,完整草稿、修改稿、不完整草稿、片段等)及其翻译。“评 注卷”详尽阐述诗人后期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神学、哲学、诗学和美学内涵,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吸收西方学界最新成果,对所含作品逐一作了详尽的勘读、训诂、 注释和解读,还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对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完整翻译不仅填补了荷尔德林中译的空白,也将深化读者对西方历史和思想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理解。本书从语文学入手来展示思想史,这对帮助读者理解西方传统的渊源和治学方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作者简介:
刘皓明1985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士。1989年赴美国。起初供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概念与认知研究中心(CenterforConceptandCognition);后转入该校比较文学系就读。其间获“德国之心”(HeartofGermany)奖学金,赴柏林自由大学留学。1993年由印第安纳大学授文科硕士(M.A.)。同年入耶鲁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4夏及1995年夏两度获马科希•卡德基金(MaxKadeFund)资助,先后赴德國海德伯格大学与图宾根大学进修。1999-2000年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服务基金”(DAAD)资助,再赴柏林自由大学从事研究。2001年从耶鲁毕业,授博士。博士论文为《废名和里尔克作品中童年经验的转化》。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曾获《中國时報》“青年学者奖”。毕业后敎授于卫斯理学院(WellesleyCollege)和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University)。2003年起任敎于凡萨学院(VassarCollege)至今。2001-2007年期间,获卫斯理及凡萨学院赞助,多次赴德从事研究。近年来在国内的学术活动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学术讲座。治学范围包括18世纪德意志文学和哲学、德意志观念论和德意志以及英吉利浪漫主义,莱纳•马利亚•里尔克与以斯拉•庞德的现代德文与英文诗歌,古希腊罗马竖琴诗歌,欧洲现代哲学和批评理论,中国中古文学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已出版书籍包括里尔克《杜伊諾哀歌》的翻译和简 注(沈阳:辽敎,2005。台湾版:台北:商务,2005),侯世达(DouglasR.Hofstadter)《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ödel,EscherBach,anEternalBraid)的翻译(北京:商务,1996)。自1990年代中期起在《读书》等国内中文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批评西方文学与哲学的文章、中文电影影评、中文新诗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文化批判。此外还有数篇外文学术论文发表,分别讨论伽达默尔、废名、周作人以及庞德等,分布于《思辨哲学学报》(TheJournalofSpeculativePhilosophy)、《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Culture)与《泰东》(AsiaMajor)等学术刊物。
目录: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文本卷德汉对照)图版:荷尔德林画像题辞前言鸣谢凡例哀歌和箴铭体诗迁徙者[第二稿]哀歌[《美依哀悼丢提玛》前期稿]美依哀悼丢提玛施图加特附录:秋节[《施图加特》后期修改稿]饼与葡萄酒夜[《饼与葡萄酒》后期修改稿]通往乡间的通道还乡附录:还乡[后期修改稿]六音步格诗和另体诗爱琴海[散文初稿]致兰道尔生命的中半生年哈特之廕父国詠歌暨草稿致地母德意志泳歌在多瑙河的源头迁徙莱茵河[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前期稿][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后期稿]太平休日独一的[文本一]独一的[文本二]独一的[文本三]独一的[文本四]拔摩岛拔摩岛[后期稿本的初稿]拔摩岛[后期稿本的草稿片断合成文本]提坦们家乡哥伦布路德……D.E.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断合成的文本附录《荷尔德林后期诗歌》(评 注卷上)《荷尔德林后期诗歌》(评 注卷下)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