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新诗史
作者: 洪子诚 ;
刘登翰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4
版次: 1
ISBN: 9787301083567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1页
字数: 470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勾勒新诗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轨迹;描述不同阶段新诗在题材、主题、艺术方法上的变化与特征;考察诗歌潮流、诗歌秩序生成及构造的条件与方式;具体诗人的写作和重要诗歌群体、流派,是本书评述的重点。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本书采用分别处理的方式,但在具体论述中,也会 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作者简介: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毕业,1961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1~199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等。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
目录:
修订版序引言上卷中国大陆当代新诗第一章新诗道路的转折一、40年代后期的诗界二、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三、“经典”的选定和确立第二章过程及时期特征一、诗人的类型分析二、新诗的“当代形态”三、发表方式和诗歌刊物四、各个阶段的概况第三章走进“当代”的诗人一、“老诗人”的艺术处境二、“中国新诗”派和“七月诗派”的隐失三、艾青和田间的“危机”四、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1)五、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2)第四章50年代的青年诗人一、生活道路和文化背景二、主要诗人的写作三、西南边疆“诗群”四、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第五章新民歌运动与新诗道路的讨论一、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二、民间歌手和工农诗人三、民间诗歌的搜集和整理四、诗歌发展道路的讨论第六章60年代诗风和“政治抒情诗”一、“政治抒情诗”的特征二、郭小川等的创作三、60年代前期的诗风第七章“文革”时期的诗歌一、诗界的“分裂”二、公开的诗界三、“地下”的诗歌写作四、天安门诗歌运动第八章80年代的诗歌状况一、诗歌“复兴”的想象二、80年代的诗人“群体”三、诗界状况与诗歌运动四、最后的政治诗热潮五、新诗历史的“重叙”六、诗的发表、阅读方式第九章“复出”的诗人一、一种诗歌现象二、晚年的艾青三、“青春历劫,壮岁归来”的一群四、昌耀、蔡其矫等的诗五、“西部诗歌”和“新边塞诗”六、“迟到”的写作者七、其他诗人的写作第十章确认已凋谢的流派一、流派的重新确认二、牛汉等的诗三、穆旦、郑敏的当代诗歌第十一章朦胧诗与朦胧诗运动一、《今天》与朦胧诗二、朦胧诗论争三、“地下诗歌”的发掘与食指……下卷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当代新诗附录:初版本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