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讲稿(北京开放大学人文教育丛书)
作者: 李怡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2
版次: 1
ISBN: 9787300185835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5页
字数: 221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中国新诗讲稿》是中国当代新诗研究学人李怡近20年来在高校讲授“中国现代新诗研究”、“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外文化”等课程的课堂实录。本书对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情况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对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之中的文化关系、审美选择、个体经验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讲解,融学术前沿的思考和基本的文学史知识于一炉。本书现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规划项目”,成为中国新诗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大学生的基础教材,也可以为其他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研读修习。
作者简介:
李怡,1966年生于重庆,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新诗、现代文学思潮、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出版 著作《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性:批判的批判》、《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词语和历史与思想的嬗变》等,编选《穆旦研究资料》、《穆旦作品新编》、《艾青作品新编》及《郭沫若评说九十年》等,自1998年起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研究生讲授《中国现代新诗研究》,深获好评。
目录:
绪论一、“不学诗,无以言”二、问题重重的现代诗歌研究三.中国现代新诗发生发展的若干问题第一讲中国现代新诗发生与发展一、不同的文化与不同诗歌传统二、文化交流、现实困扰与中国新诗的诞生三、“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前行四、抒情文体与与中国新诗的艰难前行第二讲胡适和初期白话诗一.关于“俗”与“白”二、跨出二元对立三、预示着未来可能性的诗歌四、胡适的贡献第三讲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一、郭沫若的气质与文化渊源二、《天狗》与郭沫若的诗歌史贡献第四讲新月派及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一.新月派与中国新诗的巴那斯主义二.闻一多的理论与创作第五讲徐志摩的诗歌一.现代社会的“传统灵魂”二、白话新诗的古典意趣三.徐志摩的语言天赋第六讲李金发的诗歌创作一.中国新诗取法西方的典型样态二、何种意义的象征主义?三、晦涩及其他第七讲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一、苦难的幅度与“提炼”的艺术二、音节与女性化第八讲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一、冷的理性二、卞之琳与历史的过渡第九讲对冯至诗歌评论的几点辨析一.感伤、传统与鲁迅的认定二、哲理性与历史的转折三.十四行第十讲艾青的诗歌创作一、反叛性的艾青,从感伤到忧郁二、繁复的诗歌力量三、个体的与群体的第十一讲穆旦的诗歌创作一、边界体验二、穿越表象的思考和对思想的感悟三、成长的受难四、抗争的力度五、抽象抒情与哲理诗第十二讲七月诗派领袖胡风的历史贡献一、“透彻的真实”二、社会派理论家三、胡风与“鲁迅传统”第十三讲建国至文革时代的中国诗歌一、论争之于建国后诗坛新格局与新思维的形成二、何为当代:从“失语”与“换语”开始三、如何考察:关 注对象的丰富与复杂第十四讲“朦胧诗”现象讨论一、如何评价“朦胧诗”二、如何看待朦胧诗时代的一场论争三、由艾青之忧看当代诗歌的潜在危机第十五讲第三代诗歌迄今的诗歌问题一、为什么要“pass北岛”二、理解当下的诗歌创作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