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美学
作者: 邓乔彬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1993-12
版次: 1
ISBN: 9787533303761
定价: 1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6页
字数: 192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唐宋词美学》以探索唐宋词的美学价值为研究课题,讨论唐宋词的审美对象、题旨原型、艺术境界,词人的审美意识,作品的艺术传达等。
作者简介:
邓乔彬,广东珠海人,1943年10月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甘肃从事中学教学多年。1981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系任教21年。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现为暨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出版 著作十多种,发表论
目录:
序一、唐宋词的审美对象1.曲尽人情动摇人心——内倾型的心绪文学2.幽香蜜味沁人心脾——心灵的审美化3.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对物质世界的审美二、唐宋词的题旨原型1.伤春伤别——人生感情原型2.芳草美人——现实政治原型三、唐宋词的艺术境界1.深岩曲径丛筱幽花——狭而深的境界2.杏花春雨江南——阴柔美的极致3.托弦而徐引激寒吹以自鸣——悲剧性的精品4.风会之所必至情以郁而后深——狭深,优美与悲剧性的成因四、唐宋词人的审美意识1.其情真其体正——唐宋词人审美识主潮的非功利性与非道德性2.士夫与才子——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个性差异3.时代既异音调遂殊——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时代差异五、唐宋词的艺术传达1.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从审美感受到艺术传达2.要眇且修与清空,质实——唐宋词艺术传达的一般特点和特殊途径3.男子而作闺音似花还似非花——唐宋词的代言与离合4.感物而发假类毕达——唐宋词的比兴寄托六、唐宋词的美学接受1.倚枕自歌能移我情——接受的感情基础和文化时态2.披文人情沿波讨源——接受过程及审美感受3.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寄托”的政治解读与接受的再创造结语重印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