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禅与唐宋诗学(张晶 著)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 诗歌词曲书籍 来源:网络

禅与唐宋诗学

禅与唐宋诗学

作者: 张晶 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802259591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禅是超越的,但却并不脱离世俗生活。“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在现实生活中即世超越,这正是禅的精神。《维摩诘经》中有着颇为有趣的譬喻:“譬如不下巨海,终不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作为禅宗的精神宝典,这种“烦恼即是菩提”的命题,深深地影响着唐宋时期士大夫们的生活态度。

禅学思想中的“任运自在”、“随缘自适”,是文人士大夫度过人生困厄、消解心理焦虑的“良方”。尤其是身处贬谪境遇之中,禅的“随缘自适”、“任运自在”的思想,帮助士大夫们度过那些饱经坎坷的岁月,也使他们的诗词创作冲融怡然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张晶

1955年9月生,满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点带头人。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评委、北京市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术兼职有: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元好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等;在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与古典美学、文艺美学。

出版有:《美学的延展》(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神思:艺术的精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辽金诗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等学术专 著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禅:中国佛教之花

第一节禅宗的渊源与理论先导

第二节禅宗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禅宗的理论要旨

第二章禅风熏染中的诗人心态

第一节幻灭与逆旅:困厄中的人生观

第二节“无心于物”与“随缘自适”

第三节“忘机”:心灵创伤的自抚

第三章禅与诗歌审美创造心理

第一节“空静”的诗心

第二节禅与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

第三节人与自然的契合

第四章禅与诗的审美感兴

第一节感兴的内涵界定及其诗学发生机制

第二节感兴的催化:禅悟的随机性

第三节禅与唐宋诗学中的感兴论

第五章禅与唐诗

第一节空明摇曳的诗境

第二节静谧中的禅意

第三节幽独冷寂的情怀

第四节冲淡的风格

第五节“神韵”之于禅

第六章禅与宋诗

第一节禅与唐宋诗的嬗变

第二节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

第三节超逸绝尘的审美倾向

第四节尚意与理趣

第五节“活参”与诗法的超越

第七章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

第一节方法论意义:以禅喻诗

第二节“妙悟”说的审美内涵

第三节“以禅喻诗”的流风余韵

第八章禅宗公案与诗的因缘

第一节公案及其基本格式

第二节诗境与公案

第三节诗对禅的反弹

附录:

宗炳绘美学的佛学底蕴

宋诗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

“诚斋体”与禅学的“姻缘”

“现量”说:从佛学到美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诗歌词曲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禅与唐宋诗学(张晶 著)简介、价格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