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欣赏与创作
作者: 戴达奎 著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811186314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7页
字数: 353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诗歌的大学教材,同时也是一本献给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读物。20世纪是人类诗歌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北岛语),它,成了本书的底色。21世纪与时下“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的人们撞个满怀,本书沾满新世纪的晨光。俄国诗人奥西普·曼杰施塔姆给诗歌下的定义是:“黄金在天空舞蹈。”让我们和诗歌一起还乡,去缪斯的土地上尽情舞蹈吧!“现代诗欣赏与创作”最初是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开设,后扩展到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和新闻传播系诞生的1987年是同一个年份,至今已问世二十余年。本教材在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列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教育高地”科研项目。它的最终付梓出版,与其说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前行中踩下的众多脚印中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脚印,毋宁说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前行为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脚印开拓了一片脚踏实地的空间。
作者简介:
戴达奎,男,笔名戴达。1947年出生于江西婺源。1969年高中毕业于复旦附中。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童话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特约审稿人。中国香港崇文斋文化出版有限
目录:
前言第一讲现代诗的“陌生化”上编现代诗“陌生化”的美学意义一、“陌生化”的内容(一)“陌生化”的定义(二)“陌生化”的重要意义二、“陌生化”的两大要素(一)诗的内容(二)诗的语言三、生成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一)变形(二)关系换位(三)荒诞(四)梦幻(五)远取譬四、陌生化效果审美机制的合成元素(一)生理元素(二)心理元素(三)脑机制元素五、陌生化使形式具有阻拒性下编现代诗“陌生化”创作解析一、食指《相信未来》解析: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二、罗门《流浪人》解析:他用灯拴自己的影子三、陈东东《雨中的马》解析:诗人记忆的影子四、杨炼《蓝色狂想曲》解析:美少女走出贝壳在月光下歌唱五、舒婷《四月的黄昏》解析:细微的灵魂的秘密颤动六、沙鸥《新月》解析:新月折叠的小船七、熊召政《渔暮》解析: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八、吉狄马加《自画像》解析:风在黄昏的山冈上悄悄对孩子说话九、芒克《雪地上的夜》解析:给人惊喜的诗艺陌生感十、西川《十二只天鹅》解析:触处生春,春生意境十一、北岛《一切》解析:忧患意识如天际的浮云十二、苏金伞《夜巷》解析: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十三、拉格克维斯特《苦闷》解析:在遮暗的空间摸索十四、埃凯洛夫《无形的存在》解析:画面和声音拱就诗的时空十五、阿尔盖齐《遗教》解析:关于诗创作的宣言第二讲现代诗的审美视角第三讲童年思维:诗创作思维的雏形第四讲现代诗的“原型意象”第五讲童诗的审美规范第六讲顾城诗歌的意象第七讲现代抒情诗的戏剧性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