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在何处
作者: 刘士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3
版次: 1
ISBN: 9787506021135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6页
字数: 179千字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本性中的“审美一诗性”机能,是江南文化中获得了健康成长的最好环境,由于审美存在代表着个体生命的最高理想,所以还可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正是江南诗性文化中才实现了自身的逻辑上的最高环节。从现代性的角度看,由于江南诗性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稀个体性因子,因而它也最有可能成为启蒙、培育中国民族的个体性的传统人文资源。因不可遏制而又极端不均衡的全球化进程中,江南诗性文化比中国任何其他区域文化所遭受的扭曲与异化可以说都要严重得多,它们的真实境遇很容易使人想到宋元画家的残山剩水,而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在纸上把内心特别珍惜的那些古典碎片保留下来。假如在这些花轻似梦、细雨如悉的叙述中,能够为人们深入了解“可爱的江南”提供一份参考资料,那也就是正是本书作者所期待与所努力的。
作者简介:
刘士林,1966年生于河北曲阳,文学博士,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 著有《语言与它的梦》,《文明精神结构论》,《变徵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中国诗性文化》,《
目录:
主编人语一、江南话语1《采莲曲》与语言本体论2江南叙事的语言基础3欸乃一声山水绿二、东南轴心期1二水分流2花开两朵,各表一枝3江南轴心期4木本水源5诗性江南的审美精神6走在回江南的路途中三、千秋乐府唱南朝1在江南发现中国诗性文化2行行重行行3之子于归,宜其家人4人生只合扬州老四、世俗情调1北方生命理念反思2超越节俭和奢华3工艺美术的理与实践4有无审美态度五、残山剩水1碧螺春2莼鲈之思3二十四桥明月夜4莫愁湖5清凉山6吴侬软语7五亭包子8正是河豚欲上时六、夜来风雨声1南京有什么伤感的2走出传统的“亲属”结构附录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