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百种解读
作者: 陈仲义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1
ISBN: 9787539633664
定价: 3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页数: 403页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百年新诗百种解读》精选“五四”以来的百年新诗百余首,以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为主要通道,围绕各类诗歌的特点、亮点、难点,进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作业。牛角尖般钻入每篇诗作的内在肌理,甚至直抵每个词根、词素。力求每一次进入都是一次阅读刷新;力求将现代诗的基本常识、美学元素和主要技术手段“一网打尽”。学术与教学融会,审美体验与可操作性联袂,诗性思维借此获得了开放。
目录:
目录引言如何进入现代诗如何读解现代诗第一辑(五四—朦胧诗前24首)1.白话中的白描:质直拙朴之美——读刘半农“暮”2.以丑抗丑以恶攻恶——读闻一多“死水”3.从定向思路中“突围”——读冯至“蛇”4.纯诗:自然、唯美的升华——读徐志摩“雪花”5.音乐性:音步、脚韵和对称性因素——读朱湘“采莲”6.神话原型,梦幻在迷离中——读何其芳“神”7.老而弥俏的对比艺术——读卞之琳“古镇”8.言简意丰,新诗难得的“绝句”——读戴望舒“萧红墓”9.张力:对立冲突中的外延——读穆旦“春”10.直觉在瞬间体察,知性做永恒定格——读郑敏“稻束”11.隔代擦拭,珍珠的光彩——读陈敬容“珠和觅珠人”12.“大词”,因忧患而增厚重——读艾青“土地”13.人格,不可或缺的底座——读牛汉“半截树”14.独立、自由的心灵律令——读蔡其矫“波浪”15.豪华落尽见真淳——读苏金伞“埋葬”16.一次际遇,就是一部心灵史——读昌耀“乡途”17.撒一把谐谑的“芥末”——读纪弦“检阅”18.错觉,思维中一种“偏锋”——读余光中“长城”19.古意古调的现代“变奏”——读郑愁予“错误”20.内、外宇宙,玩转于股掌间——读洛夫“望乡”21.剪裁、断裂与熔铸——读痖弦“上校”22.颠倒,高超的“头手倒立”——读罗门“流浪人”23.互文中的当下改写——读席慕蓉“悲喜剧”24.刁钻且奇崛——读夏宇“复仇”第二辑(朦胧诗年代24首)1.情感的美学力量,不可低估——读食指“北京”2.象喻:从意象到象征——读北岛“回声“3.直接还原,“同声翻译”——读北岛“地图”4.强力型主观投射——读芒克“向日葵”5.言志载道,并非过时皇历——读严力“还给我”6.思想历险,反话正说——读严力“黑暗”7.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宝贵的艺术精神——读顾城“生日”8.异想:跨越现实的假定——读顾城“白夜”9.异化,及其“存在性不安”——读舒婷“流水线”10.推拉摇移:电影化镜头——读舒婷“小站”11.粘稠语调,浓郁油彩——读多多“父亲”12.万花筒,魔方和华尔滋——读杨炼“青花”13.滋味涵蕴虚实离合——读江河“接触”14.浑然中洇化、濡染——读林莽“成熟”15.回旋曲:单纯的丰蕴深刻的透明——读梁小斌“墙”16.空白:多义歧生——读车前子“三原色”17.久违了,中国的“冰雪”精神——读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18.光的“静心”——读王小妮“月光”19.感觉的联盟、移挪——读杨然“笑”20.“远取臂”+“扭曲”透视关系——读匡国泰“天亮”21.进针、留针,聚集在指尖上的智力——读汤养宗“一秒钟”22.给现代诗做 注脚——读陈超“风车”23.与禅“艳遇”,妙哉——读沈奇“胭脂”24.唱和:碰撞胜于“克隆”——读海上、春池“酒殓”第三辑(第三代24首)1.敢对名篇“动手术”?——读韩东“明月”2.“物像”,何以“起死回生”——读于坚“塑料袋”3.“信仰”之旅——读西川“远方”4.高蹈精神回归本源——读西川“饮水”5.声音,完全可以充当意义的“领唱”——读杨黎“红灯”6.棉里藏针轻里贮重——读柏桦“清朝”7.时间的悼词——读李亚伟“歌榭”8.动词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读张子选“一生”9.“酒神”浇铸勇气——读梁晓明“刀子”10.采用“他者”语法,塑像诗人——读俞心樵“致”11.“臆想症”,用意何在——读萧开愚“北站”12.讽喻:无奈与失效——读余怒“守夜”13.“比德”的香火,还能燃烧多久——读周伦佑“水晶”14.数字化时代的回眸——读翟永明“古代”15.抵得上一个“金短篇“的容量——读唐亚平“睡裙”16.诗有本质和秘密可言吗——读林雪“一首诗”17.思辨在感性中游走——读欧阳江河“肖邦”18.从疑问句里,找寻神秘底片的“曝光”——读张枣“预感”19.孤悬宿命,循环链条——读陈东东“蟾蜍”20.意识流:“本我”悸动的一把“引擎”——读郑单衣“日记”21.正读:命运箴言,误读:语词“图谋”——读吕德安“石头”22.虚怀坐忘,吐气如兰——读大仙“对弈”23.说唱(Rap),一种宣叙调性——读潘洗尘“六月”24.种族记忆的个人“造型”——读海子“亚洲铜”第四辑(中间代26首)1.守住传统的根基——读伊沙“长安人”2.现代“新自然主义”——读张联“傍晚”3.生猛民谣,孕育“新诗经”——读古马“生羊皮”4.复归田园,怀抱明月——读哑石“进山”5.守望:生态的烽火台——读华海“小海”6.构思:找出最佳切入点——读东篱“窗口”7.中西比较:直接用情与间隔拟想——读江一郎“老了”8.家常话语,刻骨箴言——读杨键“生死恋”9.生命蜕变,独步高标——读陈先发“前世”10.爱心高扬,“爱必须人格化”——读王顺健“小狗11.在省察中“领悟”——读桑克“雪”12.炼金术:配方或者盘旋——读潘维“太湖”13.戏剧元素——读李尚朝“旧火车”14.寓言的篮子,放进了什么——读麦城“碎”15.识别“理性的诡计”——读藏棣“马后炮”16.有意味的叙事——读李少君“流水”17.在“语感”牵引下——读安琪“杜拉斯”18.风行水上茧抽丝——读娜夜“起风”19.重返叙事中的“比兴”——读贾薇“水缸”20.后退的古典情怀——读路也“木梳”21.摆脱一己哀怨的“绝响”——读刘虹“乳房”22.宗教感:难得的高峰体验——读鲁西西“喜悦”23.精神砥砺,谁受得了尖锥般拷问——读寒烟“洗手”24.剑走偏锋——读子梵梅“苔”25.金黄的松脂是从伤口处分泌出来——读蓝蓝“野葵花”26.每一次语词“幽会”,都找到路径了吗——读安琪“明天”第五辑(70/80后25首)1.情色诗的界限?——读沈浩波“静物”2.肉身化标本——读尹丽川“舒服”3.绽放情趣的笑脸——读吴铭越“牛黄解毒片”4.成语,做一次分镜头脚本——读沈浩波“成语”5.面对苦难的尊严——读朵渔“轻浮”6.一种诗歌的伦理学——读李小洛“省下”7.神性,依然在日常里微笑——读宇向“擦玻璃”8.超越顺口溜和段子——读布衣“马”9.自然天成,可遇不可求——读黄礼孩“窗下”10.立意之提升——读颜非“歪头”11.印象•感悟•试错——读高玉磊“杜甫”12.想象,就是给人惊奇、错愕——读胡续冬“风之乳”13.风景写生:“精气神”——读王敖“银杏”14.“原点”:在“物与词”中生长——读丁燕的“葡萄”15.激情:暴乱着和晕眩着——读冰儿“提前”16.哲学可以安慰吗——读倪湛舸“安慰”17.古诗,隐性或显性开关——读沈蕾娟“飞”18.冥想,也是诗性思维的品质——读阳子“长廊”19.猜想,制造另一起误读——读燕窝“惊秋”20.空灵飘逸,悠悠韵致——读三子“桃花溪”21.灵气,穿梭针眼的舞姿——读水晶珠链“失眠”22.虚幻:象罔之间,“蹈虚揖影”——读麦豆“荷”23.底层经验:内心的惊恐与战栗——读阿斐“众口铄金”24.“经血喷涌的姿势象穿越太阳”——读郑小琼“蝙蝠”第六辑(后现代21首)1.极简主义倾向——读北岛“纪念日”2.死亡命定与生存挣扎——读顾城“世界”3.零度“间离”——读韩东“甲乙”4.四两如何拨千斤——读伊沙“黄河”5.讥刺,小小指甲也成为“霰弹”——读赵思运“开会”6.形式感与类型化——读雷平阳“澜沧江”7.异质材料,堂皇闯入诗殿堂——读谢湘南“调查”8.行业术语:也能钻出个诗意来?——读浪行天下“吃”9.谐音错位,狡猾的置换术——读徐乡愁“为”10.一种轻量级的黑色幽默——读佚名“穷”11.荒诞:歪曲的“真实”——读祁国“锯木厂”12.审丑:“透过粉饰,掘出地狱”——读管上“西门庆”13.魔幻,超乎寻常的写实——读胡续冬“大学”14.暴力美学:“我想唯美,却擦不掉血迹”——读魔头贝贝“展览”15.“撒娇”:童话思维,因果倒置——读默默“鸡喔”16.幻象及其呓语——读林忠成“预报”17.在返魅中“招魂”——读凸凹“黄河”18.一次装置艺术的“转嫁”——读威格“霓虹灯”19.图像诗:表意的符号诠释——读刘川“大雨”20.空格兼后设,制造离奇文本——读左后卫“前妻”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