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刘师培 著)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 国学经部书籍 来源:网络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

作者: 刘师培 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7-02

版次: 1

ISBN: 9787558119088

定价: 4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304页

字数: 274千字

丛书: 中国学术名 著丛书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册,第一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从先秦至两汉经学,直至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论述《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以及《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其文词与音韵。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江苏仪征人,1902年中举,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去世后其主要 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

目录:

第一册

序例

第一课经学总述

第二课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两汉《论语》之传授附《孟子》、《学》、《庸》

第十五课两汉《孝经》之传授附《尔雅

第十六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二课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十三课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九课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三十课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三十六课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册

弁言

第一课《易经》总义

第二课《易经》卦名

第三课卦名释义

第四课论《易》卦之作用

第五课释三《易》

第六课释《周易》之旨

第七课论《易》有三义

第八课释《彖》辞

第九课释爻辞(上)

第十课释爻辞(下)

第十一课释《易》象

第十二课释《十翼》

第十三课说筮法

第十四课说互体(一)

第十五课说互体(二)

第十六课说互体(三)

第十七课说互体(四)

第十八课说卦变(一)

第十九课说卦变(二)

第二十课说卦变(三)

第二十一课说比例

第二十二课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

第二十三课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

第二十四课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

第二十五课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十六课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

第二十七课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

第二十八课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

第二十九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一)

第三十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二)

第三十一课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三)

第三十二课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上)

第三十三课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下)

第三十四课论《易》词(上)

第三十五课论《易》词(下)

第三十六课释《易》韵

关键词:国学经部书籍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刘师培 著)简介、价格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