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传统
作者: 张晖 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11
版次: 1
ISBN: 978710804334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6页
字数: 27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分类: 文学
内容简介:
“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作者简介:
张晖,1976年生,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 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曾点校《施淑仪集》(2011)、编 著《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
目录:
引言
第1章“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
第一节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孟綮“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
第2章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第一节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三节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南宋至元初(1127—1286)“诗史”概念的内涵
第五节宋末元初“诗史”概念的运用
第3章走出杜诗:明代“诗史”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明初至前七子对杜诗叙事的看法
第二节明中后期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的讨论
第三节复古诗论对“诗史”概念起源的考证
第4章“情景交融”理论中的王夫之“诗史”说
第一节“诗不可以史为”
第二节“诗史”的标准
第三节“情景事合成一片”:王夫之“诗史”说的理论基础
第5章明清之际“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确立
第一节诗本于史: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的“诗史”说
第二节诗之用“有大于史者”:施闰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诗史”说
第三节笼罩在“以诗证史”观念下的清初“诗史”说
附:诗与史的交涉——钱澄之《所知录》“以诗为史”的书写样态
第6章清代“诗史”说举隅
第一节“比兴”说
第二节阐发旧说的“诗史”说
第7章“诗史”说的理论意义
第一节“诗史”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诗史”说与中国抒情传统论述的关系
第三节对“以诗为史”阅读传统的反省
附录一“诗史”的发现与阐释:“诗史”概念的现代研究(1934—2010)
附录二“诗史”问题研究知见书目
附录三历代冠以“诗史”称号的诗人名录
征引文献
出版后记
关键词:诗歌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