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毅然捐弃前嫌,将原来的抗日策略调整为“联蒋抗日”。 西安事变手抄报内容资料整理 西安事变时间...

  • 文史百科

    《红星照耀中国》中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意义,在第十二篇,每本书的版本不一样。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概括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文史百科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那么129运动主要人物有哪些呢...

  • 文史百科

    1935年,日本为继续向华北扩张,加紧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自治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坚持妥协退让的方针。整个华北面临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 一二九...

  • 文史百科

    秦代是指一个时代,即秦帝国建立到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而秦朝则指的是秦王朝,王朝并非时代,我们可以说一个王朝持续了多少年,但并不能说它就是这段时间 ,秦朝就相当于当时的秦帝国。 秦代和...

  • 文史百科

    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清政府自闭门户、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由于当时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的门户强迫被打开,而且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国家财产大量外流。清朝政...

  • 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政治上的特点是“礼乐崩坏”和“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出现走向大一统的趋向和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春秋战国铁器的发明和推广,使人们开垦土地的能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发展...

  • 文史百科

    从各种有关考古迹像看来,黄河流域蚕桑业的起源是很早的。安阳殷墟出土过一只雕琢逼真的玉蚕,安阳武官村所发现的青铜戈援上,残留着绢纹和绢帛。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象形...

  • 文史百科

    统一度量衡指的是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

  • 文史百科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由于事变是突发事件,一时难以了解全面情况,会上也有人提出了“除蒋”、“审蒋”的主张,但会议总的基调是不把反蒋与抗日对立起来,从而为中共最...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和平谈判主要五个人是: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或宋子文、宋美龄)。 西安事变和平谈判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协...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作者在离开红色中国之后,发现张学良少帅的东北军与蒋介石总司令的关系越来越尖锐了。东北军因为红...

  • 文史百科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新文化运动失败的原...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没有...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

  • 文史百科

    十二篇。《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 文史百科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二章是关于西安事变的,那么西安事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来看一下! 红星照耀中国西安事变目的 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共产党为了民族大义的结...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那么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什么,来看一下! 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动机: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什么 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一下!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1、中在对待西安事变中为了联蒋抗日,放弃了对其的敌视,反而致力于和平解决此事。事变发...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的爆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张将军在抗争时期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国际 1...

  • 文史百科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

  • 文史百科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

  • 文史百科

    特点:建筑的尺度缩小,建筑布局随意,建筑风格改变,科技含量较高。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宋代建筑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

  • 文史百科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

  • 文史百科

    楚国人首都搬到哪里,哪里就是郢都,所以,先后有:丹阳:熊绎始居于此,在今河南省淅川或湖北省枝江市;郢都:楚文王(一说楚武王)自丹阳迁于此,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故江陵)西北,今...

  • 文史百科

    84周年。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

  • 文史百科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具体地址是:临潼和西安。蒋介石住在临潼骊山的五间厅,枪响后跳窗逃跑,后来在后面的“捉蒋亭”(兵谏亭)上方的山洞里捉住了蒋介石。在西安城内的新城饭店...

  • 文史百科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 文史百科

    西安是变距今已经84年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遗忘历史,忘记先辈为我们做出的贡献,那么西安事变又称为双十事变,来看一下! 西安事变称为双十事变的原因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那么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来看一下! 西安事变的发生的原因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

  • 文史百科

    一二九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二九运动英雄事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二九运动英雄事迹介绍 董毓华(1907—1939),曾化名王春裕、王仲华...

  • 文史百科

    秦灵公十三年、秦简公十六年、秦惠公十三年、秦出子二年。乱政,指败坏政治;腐败的政治,暴政。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四代乱政,诸侯卑秦”年代,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秦国宗室内斗,...

  • 文史百科

    “春秋第一霸”是指齐桓公。其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还有另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

  • 文史百科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那么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的对象和...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

  • 文史百科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

  • 文史百科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

  • 文史百科

    日本侵华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作为思想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直接原因:张学良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 文史百科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所以才出现的西安事变,具体来看一下!...

  • 文史百科

    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但唐朝的筒车胜于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汉代的毕岚是我国历史上“翻车”的“创造”者,而三国时的马钧,应是翻车技术的“改进”者。 唐朝时期发明的筒车...

  • 文史百科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

  • 文史百科

    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仅剩85人。 1937年12月13日,古城南京沦陷。在炼狱般的六周时间里,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 1937年南京幸存者多少人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 文史百科

    朝分为南宋和北宋是以国都的位置定的,北宋首都北方开封,南宋在南方的临安。总体来说其实是因为重大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首都迁移及版图变化,后世才如此区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文史百科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本文总,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郡县制的意思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

  • 文史百科

    澳门是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具体来看一下! 澳门回归祖国时间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这是...

  • 文史百科

    元朝之前是南宋,因为宋朝以靖康之难前后为界,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时金国南侵导致宋氏王室基本被俘,只留下了赵括在南京继位,建立了南宋,后来蒙古崛起后,和南宋联合灭金,但最...

  • 文史百科

    1868年发生。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

  • 文史百科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

文史百科

国学梦文史百科频道为您提供古典出处、成语出处、各种文史百科等内容.
国学经典推荐

文史百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