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鱼的出处】 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释义: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 【涸辙之鱼的故事】 庄子家已经贫穷...
【上下其手的意思】 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释义: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索米长安的出处】 典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後用以喻自行向上位者求取薪俸。 【索米长安的典故】 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东方朔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情诙谐。起初在京城...
【精卫填海的成语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释义: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
【罚不当罪的出处】 《荀子·正论》:“天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释义:当:相当。给予的处罚跟所犯的罪不相称。 【罚不当罪的故事】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
【推心置腹的成语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释义: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
【自惭形秽的成语出处】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 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草木皆兵的意思】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释义: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草木皆兵的故事】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
【力不从心的成语出处】 《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 【力不从心的历史故事】 东汉时期,北部...
【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着;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释义: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原来指...
【覆巢无完卵的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释义: 鸟巢翻倒了就没有不打碎的鸟蛋。比喻大祸临门,无一幸免。也比喻整体坏了,个体不...
【一钱不值的成语意思】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释义:意思是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 茅庐:草房。初次出来做事,原比喻刚展露头角,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初出茅...
【脚踏实地的意思】 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释义: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脚踏实地...
【苛政猛于虎的出处】 《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释义: 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
【文章憎命成语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释义: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章憎命成语故事】 唐宪宗元和初...
【曲突徙薪的意思】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
【不因人热成语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释义: 因:依靠。汉...
【四分五裂成语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
【一鸣惊人的成语出处】 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释义: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刻舟求剑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释义...
【道听途说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释义: 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释义: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典故故事】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
【民不聊生成语出处】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释义: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民不聊生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都...
【吴市吹箫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释义: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
【不自量力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
【迎刃而解成语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 释义: 刃:刀口。解:分开,裂开。意为把竹子劈开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
【大腹便便的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四五引《后颜录·边韶》:“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释义: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腹便便的典故】 东汉桓帝当...
【讳疾忌医的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释义: 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指隐瞒疾病...
【周公吐哺的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
【铤而走险的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释义: 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铤而走险的典故】 春秋时...
【多多益善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释义: 益:更加,多...
【朝秦暮楚成语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释义: 原意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
【东山再起成语意思】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约法三章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释义: 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约法三章成...
【取长补短成语意思】 《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释义: 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取长补短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
【眦睚必报的成语出处】 1、《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2、《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1] 3、宋·苏辙《论吕...
【多难兴邦的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释义: 邦:国家。指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
【先斩后奏什么意思】 南北朝·刘勰《刘子》:“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释义: 斩:砍头;奏:进,上,包括进言、上书、呈进财务等,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
【从善如流成语出处】 1、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2、《晋书 卷六十二 祖逖传》:“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 [2] 3、《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听览政...
【芒刺在背的成语出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释义: 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如同有芒刺扎...
【生吞活剥成语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释义: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
【卜昼卜夜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释义: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卜昼卜夜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
【肝脑涂地成语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释义: 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白面书生的成语】 1、《晋书》:高阳王隆曰:“温详之徒,皆白面书生。” 2、《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夜以继日成语出处】 1、《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2、《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汉书.卷五十.郑当时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
【一窍不通意思】 《后汉书·张纲传》:“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释义: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人昏昧不明事...
【走马观花成语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释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
【拔帜易帜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释义: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拔帜易帜...
【两袖清风成语出处】 1、北宋·徐积《谢张才甫邛竹杖》诗:“满袖清风秋月淡,陶潜遶遍菊花篱。” 2、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3、元·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