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折杨柳阅读答案与赏析-萧绎,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折杨柳

萧 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注】〔折杨柳〕古乐府诗题,初多用于写士卒辞家出征,后内容不限于此。 〔萧绎〕南朝梁代梁元帝。

请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

答: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山如莲花般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以莲花喻山,以明月比水,尽显山之明丽,水之清素。描绘出一幅明丽清幽的山月美景,诗人以乐景写哀情,与下文写猿声清哀、游子思乡形成反差,倍增其哀伤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念亲之作。

首句写巫峡秀美的风光。长长的巫峡,两岸是连绵的垂柳垂杨,船行峡中,如在中游。古人有折柳送行、折柳盼归的风俗。看到岸上的杨柳,诗人想起了故乡、亲人,“同心且同折”,远方的亲人想必同样也在思念自己。“同折”表明游子和亲人互相思念的真诚。一、二句中两个“巫”两个“垂”重复运用,三、四句中“同”“故”重复运用,诗句音韵和谐,妙趣横生。五、六句使用比喻手法,将“山”比作莲花,山像莲花一般明艳美丽;将“水”比作月光,江水像明亮的月光般素洁。此句写出了山水的明丽清素。身处异乡,面对此景,游子情何以堪!以乐景写哀情,历来为人称道。最后两句,夜深了,寒意袭人,声声猿啼彻夜不息;那离乡的游子啊,想着家乡、亲人,泪水成行难成眠。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折杨柳阅读答案与赏析-萧绎,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