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江上秋夜》《秋夜》阅读答案与解析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①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井梧,即井边梧桐。

(1)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2分)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1)第一首: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第二首:诗人因夜雨风急而难眠。(各2分)   

(2)第一首:“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梧桐萧萧、秋月悬挂的高远、疏朗秋夜月色图,衬托了诗人孤寂落寞之情。(2分)第二首:“月在浮云浅处明”展现了风停雨驻、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2分)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结合诗题和注释,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第一首,诗人是一位女性,“夜久无眠”,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这是孤独寂寞伤感而无眠。第二首,“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写的是夜雨风急,吹打着井边梧桐,发出较大响声,直到半夜风才停息。诗人因此而无眠。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第一首末句“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第二首末句“月在浮云浅处明”风停之后,乌云渐渐散开,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层的浅淡之处透出了光明。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半夜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江上秋夜》《秋夜》阅读答案与解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