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墨池记》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信:相信

B.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极:至,到达

C. 岂其学不如彼邪 岂:表示揣度,大概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 彰:显著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地隐然而高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B.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C. 此为其故迹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D. 羲之之书晚乃善 夫人之有一能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还曾经在这里停留过呢

B.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C.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大概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

D.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事迹来劝勉那些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吧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篇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勉励学者勤奋学习。

B. 作者由王羲之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要培养“一能”,也要刻苦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C. 文中使用了不少问句,而实际上多表达肯定的意思。这样写,既可以把话说得委婉含蓄,又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D. 在表达方式上,此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一致,在记叙描写之后议论,描述浓墨重彩,议论惜墨如金。

【答案】

8. A 9. C 10. D 11.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信,真实,真的。句意: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有一块地微微高起。

连词,然而。句意: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

B.连词,表并列。句意: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

介词,依靠。句意: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C.代词,指王羲之。句意: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

代词,指王羲之。句意: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

D.助词,的。句意: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助词,取独。句意:一个人有一技之长。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学者”,求学的人。句意: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描述浓墨重彩,议论惜墨如金”错误,本文采用了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

故选D。

参考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

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墨池记》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