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文段一 :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段二 :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指“居庙堂之高”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隐藏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7.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仁人不因环境变化和个人得失而改变志向,文中连续出现多个“忧”字,体现了他们忧患之深。

B. 文段一中“嗟乎”“耶”“噫”等词语运用,加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C. 文段二中树林阴翳之静与百鸟啁啾之动、夕阳在山之静与人影散乱之动相映衬,突出山林的静谧。

D. 文段一表达先忧后乐情怀和文段二流露的与民同乐思想,都是仁人志士们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答案】

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微”,没有。句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突出山林的静谧”错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其静,人影移散,纷纷暮归是其动。静的景和动的人彼此映衬。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故选C。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文段二: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