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作者:佚名 历史故事 来源:网络

 苏轼,字子瞻。他十岁时,父亲苏洵出门游学,由母亲程氏教他读书。苏轼二十岁时,学得博古通今,便赴京去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前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考卷上考生的名字是封住的,欧阳修以为这文章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只取为第二名进士。

《刑赏忠厚论》其实是苏轼写的。苏轼在考试中显现了他卓越的才学,以后又在殿试中得中。苏轼对主考官欧阳修很是佩服,以后又送了几篇自己的文章请欧阳修指点。

欧阳修得知那篇文章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华横溢,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以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华,等以后他们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才信服。

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关键词:出人头地,成语故事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