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小暑习俗

作者:国学梦 小暑 来源:网络

小暑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小暑吃藕,诗词文中的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南方地区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后加适量蜜当凉菜吃。也可以把藕切成薄片,用开水焯一下,加醋等凉拌。还可以把藕和排骨一起清炖。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吃。

藕是经历史检验、很多眼神确认过的好食材。清朝第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是由鄂尔泰等40多人编写的《钦定授时通考》,其中提到了藕:“气味甘平,无毒,消食解渴,散气生肌;蒸食开味补五脏,实下焦”。

汉代《尔雅》中有:“荷……其根藕”,人们对藕已经有了认识和规范。在南北朝时代,藕的种植比较普遍。南北朝鲍令晖写了一首《近代杂歌·青阳歌曲》:“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有关藕的诗词,流传至今的很多,如今读起来都觉得清凉爽口。如宋代李流谦写的《食藕》中有:“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宋代苏辙写的《踏藕》中有:“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明代于慎行写的《赐鲜藕》中有:“冰丝欲断鲛人缕,琼液疑含阆苑霜”等等。

此外,还有宋代杨万里写的《小集食藕极嫩》,写了吃到极嫩的藕——“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宋代苏轼写的《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写了对藕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等等。

宋代王怀隐、陈昭遇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介绍了“藕羹方”,是能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的极有效的方子。“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用藕制作的藕粉,是一种滋补佳品。明代高濂编写的《遵生八笺》中大赞藕粉的好处——“服之,轻身延年”;同时还介绍了制作方法:“取粗者,洗净捣烂,布绞取汁,以密布再滤过,澄去上清水。如汁稠难澄,添水搅即成为粉。”藕粉吃了好处多,做起来却不容易,清代顾仲在《养小录》中说:“每藕二十斤,可成一斤。”也难怪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藕粉非自磨者,信之不真。”

藕可以制成藕汁食用。明代虞淳熙写的《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中有:“牵丝和藕汁,腾馥脍橙齑。”宋代王怀隐、陈昭遇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藕汁的制作和功效:“藕(半斤去皮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治烦热少睡多渴。”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但还是有少量的物品买卖活动,其中包括藕,这也证明了人们对藕的喜爱,对藕是有需求的。如唐代杜荀鹤写的《送人游吴》中有:“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等。

关键词:小暑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小暑习俗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