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关键词:论语,述而第七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析】

  这个『文』是文章典故,夫子讲论及文章典故,『莫吾犹人也』,这个「莫」是讲勉强的意思,也就是我勉强犹如他人,还算够得上别人的水平。底下说,『躬行君子』,这是如果讲到所做的事要处处合君子之道,『则吾未之有得』,就是夫子他说自己没能够做得到。所以夫子多么谦逊,他说自己连君子都没能够做到,还在努力的来做君子,君子做不到了,那当然圣人就更不敢。所以底下那章是接着这章讲的,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人、仁人自己根本就不敢自称,君子都还没能够做到,这是夫子谦逊到极处。

  所以要学习圣道,这个谦德重要,夫子讲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如果你有周公那样的才华、那样的长处,但是骄傲、骄慢了,而且吝啬,那其余就不用看了,也就是说好极有限了,不会好到哪去了。证明有才华、有长处,也不能够引以为骄傲。觉得自己值得骄傲,完了,这就堕落,那孔子就不看你了。孔子,你看看他是一代圣人,尚且这样的谦逊,说自己「躬行君子」还未之有得,那这个话是谦逊的语言,但也是事实。蕅益大师下面说,「也是千真万真之语。」这句话我们听了,还真有点摸不着门道,蕅益大师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都把孔老夫子看作是圣人,真正是至圣先师!孔子自己谦逊说自己当君子都没当上,那他自己谦逊是他的事情,我们呢?我们来看孔子,我们不能够说他连君子都做不到,怎么说孔子讲这个话是千真万真之语?这个里头的道理很深,真正学了大乘佛法才能够了解透彻。

  在《金刚经》里有这么一段话,《金刚经》在古代来讲凡是读书人没有不读的,他不学佛也读《金刚经》,那是中国人必读。《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向佛启请的,启请两个问题,请问两个问题,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我们应该怎么样住,就是心住在哪?我们怎么样降伏我们的妄想烦恼心?降伏其心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用不着降伏,降伏的是妄心。须菩提问这两个问题,佛给他回答,就是一部《金刚经》。这是讲菩萨、圣贤应该怎样存心。其中有一段我把它摘抄下来,是讲「佛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像这样的话,《金刚经》里佛重复了很多遍。这一段佛告诉须菩提,说「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古印度梵文,翻译成中文就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果位上的智慧。阿罗汉得的是正觉,菩萨得到的是正等正觉,佛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就成佛了。可是我们一般人听到无上正等正觉,以为真有实法是正等正觉,这搞错了,这执着了。无上正等正觉怎么得到的?你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才能证得。佛法里面讲三个学位:第一个是阿罗汉,这是小乘圆满的果位,他出三界六道了,不再轮回了,这叫阿罗汉,正觉果位,要取得这个果位必须要放下执着,有执着你就拿不到这个学位;第二个学位是菩萨,是正等正觉,放下执着之后,还要放下分别,分别、执着都放下了,你才能得到正等正觉的果位;到了把妄想也放下,那就统统放下了,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果位,如来果位。所以这是佛法的三个学位名称,就跟儒家里面讲到的君子、贤人、圣人,是一样的。君子、贤人、圣人,人人都可以做。所以它也是学位名称,佛法里称果位,那就是学位。

  所以佛法它不是宗教,是教育。教育里面讲究学位,而且人人能够得到。可是你要知道,得到这个果位那个人绝对没有执着,他绝对不会认为说,我得到了这个果位。你看,我得到这个果位,这有我相;得到的果位,这个是属于执着果位的相。执着一个相,就四相具足了,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果位也叫众生相,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你把它执着成真有了,四相具足,那什么都没得到。在佛法里面放下执着,最初第一个果位叫须陀洹果,那真正是小学一年级,最低的一个果位,要求放下四相。

  所以证得须陀洹果的,他自己绝对没有一个想法说,我已经得到须陀洹果了,他没有这个想法,《金刚经》上讲的。如果他有这个想法,佛就不说他是得到须陀洹果。须陀洹尚且不能有这样的概念,那更何况如来?所以佛讲如来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说得到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实法,一切法都不是真的,这个菩提只是一个名相,不能执着。所以佛讲,「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真有一个什么东西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燃灯佛就不给释迦牟尼佛授记了。燃灯佛是个古佛,过去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上作菩萨修行的时候,燃灯佛给他授记,授记就是佛给他预言,说他将来会成佛,佛号是什么,这个名号是什么,他的国土是什么样的国土,叫什么名字,度多少众生,这是给他授记。那燃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那是因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他也证得了这个境界,他知道万法皆空,哪里有什么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他不会有这个执着,这时候燃灯佛才会给他授记。所以,「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诉我们说佛成佛了,那是一个为了教学善巧方便的语言,你可不能执着。你一执着,你就有障碍了。所以佛讲了这个名相,又破掉这个名相,为的就是让我们不要执着。我们反过来看看孔子,他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他讲这个话,真的跟释迦牟尼佛讲,「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好像属于大同小异、非常相似,讲这个话。君子也是儒家一个果位的名称,君子无私,要把我放下了,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孔子在这里跟我们讲我没有得君子,就正如佛讲他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意思不就是一样吗?如果你认为你得了这个果位,那实际上没得,为什么?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了。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夫子的境界不同一般,他不是凡人了,说这个话跟《金刚经》里讲得很相似。

  孔子跟释迦牟尼佛两个人没见过面,你看他们俩的教诲真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所以夫子只是一生躬行君子,他只讲究力行。至于说自己是不是君子,他没这个概念,你告诉他,「你是君子」,他不承认;你告诉他,「你是圣人」,他更不敢承认。君子和圣人,是别人送给他的称号!在他心目中,他不会执着什么君子、什么圣人。所以蕅益大师讲这是千真万真之语,孔子内心当中真是这样想的,不光是谦逊的话而已!他实实在在,从这里我们知道孔子那种务实,毫不执着这些假名。

  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我们这里采用了“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这样的解释。他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莫:约摸、大概、差不多。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