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四月乃是麦秋 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 节名天贶 五月五日 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

作者:佚名 全集:幼学琼林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四月乃是麦秋(20),端午却为蒲节(21)。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22);五月五日,序号天中(23)。 端阳竞渡(24),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25),效桓景之避灾。 五戊(26)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27);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28)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29);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30)。

关键词:幼学琼林,岁时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20)麦秋:小麦成熟的时候。 (21)蒲节:古人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可以避邪;或在端午节时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又称蒲节。 (22)天贶: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想在泰山封禅,以洗刷城下之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诈称有天书降下,改元大中祥符,并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在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祭祀仪式。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六日,宋真宗下诏称天书再降,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赏赐之意。 (23)天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正是中夏,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24)端阳竞渡: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为祭奠他,在这天将粽子投入江中,并进行划龙舟竞赛,表示当时抢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来吃粽子和赛龙舟成为传统风俗。 (25)重九登高: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后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种风俗。 (26)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 (27)治聋之酒:传说在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 (28)乞巧:七夕的传统活动,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女孩子们就在这天晚上向织女乞巧,传统的乞巧方式有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 (29)明皇亲游于月殿:明皇即唐玄宗。传说道士罗公远以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裳羽衣曲》。 (30)孟嘉帽落于龙山:晋代孟嘉任桓温的参军时,桓温在龙山宴请幕僚,忽然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于地,而孟嘉并未发觉。在他去厕所时,桓温命把帽子放到他原来坐处,并让人写了几句嘲笑他的诗文。孟嘉回来后看见,当即以文应对,文辞优美,四座皆服。见《晋书·桓温传》。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四月乃是麦秋 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 节名天贶 五月五日 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