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鸿雁哀鸣 比小民之失所 狡兔三窟 诮贪人之巧营 风马牛势不相及 常山蛇首尾相

作者:佚名 全集:幼学琼林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鸿雁哀鸣,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 风马牛势不相及,常山蛇首尾相应。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则灵。 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士君子岂甘雌伏,定要雄飞。 毋侷促如辕下驹,毋委靡如牛马走。 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关键词:幼学琼林,鸟兽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鸿雁哀哀地叫,是悲伤灾民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狡猾奸诈的兔子筑有三个巢穴,好比贪心的人巧于钻营,善于为自己图谋利益。因为马走顺风牛走逆风,这是彼此互不侵犯的意思,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常山蛇攻击其头部则尾部立刻回应,攻击尾部则头部回应,以此形容头尾相应的事物。百足虫死了之后,还不会僵掉,因为脚多(扶持者众)的缘故。活了一千岁的神龟,死亡了之后,也会把龟甲留下来,用它来占卜非常灵验。 鸡口虽小却能进食,牛后虽大却专供排泄,故大丈夫宁为鸡口不做牛后。士君子应有大志,岂愿甘心雌伏,一定要奋发有为,时候一到定要雄飞。不要局促畏缩如同车辕下的马儿。不要萎靡不振,如同牛马一样被人驱使的仆从。猩猩能言,不脱走兽之类属,鹦鹉能言,不离飞禽之本性。人惟有懂得礼仪,才能免遭《诗经》中所言的相鼠这一首诗内的讥刺,如果仅是会讲话,那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20)鸿雁哀鸣:《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来用来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121)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战国时,冯谖曾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或方法很多,后来用来比喻从多方面谋求安身立命以避灾 (122)祸。多用于贬义。 (123)风马牛势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春秋时,齐国出兵进攻楚国,楚国派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相距很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形容齐楚两地相距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走失至对方的境内。后来用“风马牛势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的联系。 (124)常山蛇首尾相应:比喻一种首尾呼应,各部分紧密配合的作战方法。 (12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或家族,虽然衰败了,但是影响依然存在。现在多用于贬义。百足:马炫的别名,大的名马陆。长约一寸,躯干共二十节,切断后头尾可自行离开。另一说法是蜈蚣。 (126)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古时候,人们都认为龟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且寿命很长,因此龟死后人们留下它的龟甲,好用来占卜。 (127)宁为鸡口,毋为牛后:鸡嘴虽然小,但可以自己啄食,牛屁股虽然大,但是只能任人鞭打。用来比喻宁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也不愿意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128)岂甘雌伏,定要雄飞:汉代赵温担任京兆郡丞,叹息说:“大丈夫应当雄飞,怎么能雌伏。”于是弃官而去,后来被拜为司徒。雌伏,屈居人下。雄飞,奋发图强。 (129)辕下驹:在车辕下的小马,以此比喻人因为有所顾忌而显得拘束不安。驹,两岁的马。 (130)牛马走: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即仆人。也常用做自谦之词。 (131)猩猩能言:猩猩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传说它可以说人语。 (132)鹦鹉:鸟名,羽毛色泽鲜艳美丽,嘴大且短,经过训练可以仿效人说话。 (133)人惟有礼:《诗经·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就是说老鼠都有皮、有齿、有体,人只有讲礼仪,才能避免不如老鼠。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鸿雁哀鸣 比小民之失所 狡兔三窟 诮贪人之巧营 风马牛势不相及 常山蛇首尾相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