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出门》阅读答案与解析-陆次云,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出门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倾听岸傍语,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①。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②交行舟,倏忽已远离。

【注】①端倪:边际。②无如:无奈。

12. 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A. 《明清格律诗选》 B. 《明清近体诗选》

C. 《明清古体诗选》 D. 《明清乐府诗选》

13. 下列选项中,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

A. 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皎然《诗式》)

B. 夫诗,比兴错杂,假物以神变者也。(李梦阳《缶音序》)

C.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

D.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14. 诗人将情感波动寓于叙事之中,这一写法颇有特色。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

12. 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这首诗共有十句,没有对仗的句子,双数押韵。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为古体诗。

格律诗和近体诗指的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押韵和对仗都有严格规定;乐府诗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或可配乐歌唱的诗。这首诗不符合这三类诗歌特点。

故选C。

13. 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首诗着力于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写诗人眷恋故土的依依之意。

A.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要“至难至险”,方能出现奇迹,写得好。本诗就是写乘船离家看到的景物,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没有“难”“险”的意境;

B.诗歌,采用比兴等各种手法,借助事物来抒发不同的情感。本诗没有采用比兴手法,而且是借“景”抒情

C.作诗以景生情,以情育意;景是客观事物,情是主观思想,主客观结合,产生作品。本题符合景情结合的特点;

D.用乐景写哀或用哀景写乐,能够成倍地增加所写的哀或者乐。本诗没有采用乐景哀情或哀景乐情的反衬手法。

故选C。

14. 起首四句,写诗人舍岸登舟,渐行渐远,回首家乡,不胜依恋。五六两句,写船入大河,但见烟水迷茫,四望如一,心境茫然无依,感伤陡增。末四句,写船行途中,偶逢乡人,不禁喜出望外,远远招呼;依依不舍之时,两船顷刻交错而过,诗人再次陷入怅惘、无奈和感伤。全诗写舟行途中的离愁和乡思,跌宕起伏,饶有韵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起首四句,“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倾听岸傍语,乡音已渐移”,诗人离家之后,舍岸登舟。船行在河湖港汊之间,沿途不乏青山秀水,如美景,但诗人并无意观赏,却时时回首眺望故乡。随着船儿越走越远,故乡的山变得越来越低;而侧耳倾听岸旁行人的语言,乡音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写诗人舍岸登舟,渐行渐远,回首家乡,不胜依恋。

五六两句,“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写船入大河,但见烟水迷茫,四望如一,这时回首再望便只能看到望不到尽头的浩渺烟波了。在这两句诗中,作者融入了远离故乡的独特感受:惆怅、失望、孤寂、忧郁,种种复杂的情绪糅合成难言的离情别绪。

末四句“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无如交行舟,倏忽已远离”,忽然,诗人抬头瞥见相向而行的船上有一位熟人,便远远地大声呼唤,心中感到无比亲切、万分依恋。但“无如交行舟,倏忽已远离”,显然,对方正是轻舟还乡,归心似箭,与自己刚刚踏上旅途的心境全然不同。望着对方渐行渐远的航船,诗人在依恋、羡慕之余,也再次勾起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那颗已由痛苦忧思而渐趋平静的心又猛然遭到重重的撞击,诗人也因此再度陷入深深的思乡怀人之苦。写船行途中,偶逢乡人,不禁喜出望外,远远招呼;依依不舍之时,两船顷刻交错而过,诗人再次陷入怅惘、无奈和感伤。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成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写离愁别恨的作品中也实属感人至深的好诗。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出门》阅读答案与解析-陆次云,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