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

作者:佚名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想要看清一个人,首先就要听他说了什么话。

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最真实的自己。

经常对人恶语相向,生活也会充满戾气,而说话温柔和善的人,周围都是正能量。

而那些喜欢把“辛苦了”挂在嘴边的,往往是这3种人!

01

谦卑之人,待人处世时的尊重

什么是谦卑呢? 

细想来,大抵应该是:做人谦逊,待人有礼。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会恃才自傲;越是无能的人,越是目中无人。

成熟饱满的麦子,是弯下腰的。谦卑的人,会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

有一次,梅兰芳在台上表演,底下的观众喝彩连连。

唯有一位老者大声批评道:这是什么名角,连舞剑都走了样,还敢登台!

刚下台,梅兰芳便恭恭敬敬地到老人家中拜访,跟他讨教。

老者却一口回绝: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

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才疏学浅,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老者这才说:其实你演得很好,唯一不足的是,你在演戏时,用的是男人的剑法,这不符合虞美人的身份啊!

梅兰芳听完,恍然大悟,向老者跪拜道谢。

众人得知此事,都夸梅兰芳谦逊好学。

他却说:自己的剑术不佳,能有贵人相助,帮我批评指正,那是我的福分,当然要虚心学习。

人生中太多时刻,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恭敬待人也是在庄严自己,体谅别人也会被人体谅。

02

厚德之人,植根骨子里的教养

菜根谭》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深以为然。 

当一个人把教养刻在骨子里,总是习惯使然,体现在生活各处,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

让人舒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人格魅力。

2016年的金鹰节颁奖礼,胡歌的一段发言刷爆了全网。

这段话中,他提到了前辈郑佩佩的敬业,感谢她让自己了解了演员该有的职业素养。

提到了好友林依晨在拍戏空隙说的两句话,感谢她让自己明白了演员该有的职业态度。

提到了老戏骨李雪健出行时的低调,感谢他让自己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演员是什么样。

不同于其他人发表获奖感言时的“话术体”,他一字一句表达了心中最深的感激和认知。 

上台领奖前,他还特意走到李雪健老师面前握手鞠躬,诚恳的说了句:“受之有愧”。

曾经有次采访,胡歌提到他很喜欢陈道明的一句话:先做人,后演戏。

《如梦之梦》的发布会上,有位粉丝站在台下说:“我母亲今年89岁,身患癌症,我很喜欢你,希望你能写句话鼓励她一下。”

胡歌听闻后,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也为了减少彼此的距离感,便跪地写下:“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有人评价他:“涵养、修养和人品是伪装不出来的,胡歌是物欲横流的演艺圈里一股清澈的暖风。”

真正德行深厚的人,常言“感谢”早已变成了习惯,这个习惯也将伴随他们一生,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真正的教养,是细微之处见真心,所到之处见真情。

正如笛安所写的那样:

“教养就像是人身上的血管,盘根错节地生长,长在你血肉之躯的最深之处,密不可分。”

03

真诚之人,藏在细节里的知恩

有哪些关于善意的小事让你瞬间泪目?

看到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197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自杀,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坎坷和悲哀,所以决意不留下任何遗言。

在被送去医院的路上,他对司机说了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路这么挤,真是辛苦你了。”

有人说,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也是他深藏于心间的真诚与感恩。

人字两笔,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十分厚重。

一撇,代表着对于自己的约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应该守好什么样的品性。

一捺,代表着对于他人的感怀,应该怎么待人做事,应该以什么方式走下去。

而真诚,便是为人应恪守在心底的根本。

真诚,源于人的坦荡;知恩,源于人的善念。

真诚+知恩,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人品,以诚待人,莫忘人恩,必有后福。

落难之时,若遇贵人相助、雪中送炭,一句诚恳的“谢谢”,是对恩情最好的回答。

成长路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一句诚恳的“谢谢”,是对亲情最好的回报。

漫漫一生,陌生人不期而遇给的温暖,一句诚恳的“谢谢”,是对善意最好的回应。 

懂感恩,怀真诚,做坦荡之人,行积德之事,是人这一生最好的福报。

礼记·乐记》有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说话就知道了。

经常说“谢谢”的人,懂得互相尊重、有教养、心怀真诚,言语间让人舒服,态度上让人暖心。

和他们在一起,内心温暖,生活无忧,即使沐风栉雨,也能静默欢喜。

关键词:国学智慧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