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澹如楼读书

清代 / 康有为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译文翻译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三年未读那南朝的史书了,那浓香艳丽的文章很久懒得习熏。

偶有遁逃世俗之想,姑且学点佛家哲理,伤感于人间哀乐之情,便颇善于作文。

要像白居易晚年那样忏悔删除诗文中浮华的词语,悔作雕虫小技的诗赋,好似扬子云。

百经忧患,尚未寻求到救国救民之道,空立阶前,面迎细雨,目送斜阳的余晖。

注释解释

1.澹(dàn)如楼:在西樵山北银塘乡七桧园,是康有为的叔祖建造的。他少时曾在那里读书。

2.南朝史:指南朝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都是一些短命王朝的史书。

3.琐艳浓香:指这些史书内容肤浅,文字华而不实。懒熏:即懒得读史书。熏,指熏香,旧诗中常用“熏香”比喻读史书。

4.遁逃聊学佛:借佛理求解脱,由儒暂转入佛。这里指逃避世俗思想。聊,姑且。

5.伤于哀乐:有哀与乐的情绪波动。逐能文:用文字表述。

6.忏除:忏悔消除。绮(qǐ)语:意涉轻狂、语尚艳丽的作品。从居易:学白居易。白居易晚年自删诗中绮语,且自戒不为。

7.似子云:像扬雄。扬雄说他自己的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8.闻道:《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今言真理。

9.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

创作背景

《澹如楼读书》是近代政治家康有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写了康有为读书的心得,认为书读的多了,思想和文风都有所变化;颈联和尾联写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但未得到而导致的焦虑、郁闷、忧愁、茫然。此诗熔裁古事,娴于用典,呈现出沉郁悲慨的豪情美。

康有为的叔祖叫康国器,曾官至广西布政使,代理广西巡抚,卸任后归乡修澹如楼,藏书两万册,康有为在此读书多年。光绪五年(1879年),康有为依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下了该诗。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此诗的首联说,他对读南史不感兴趣,因为这些史书只有一些艳丽的辞藻,内容空泛不实。一个“懒”字,尽显他的厌烦情绪,由此可知康有为不是一个钻在古书堆里当蠹虫的书呆子,他肯于动脑,对所读的书有个人独立评价。

颔联概括介绍了他不仅读儒家经典,还读佛家著作;他不是遁世的佛教徒,学佛只是为了探求真理,所以学佛是“偶有”“聊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读书过程中有了心得,就写成文章,边读、边写、边思考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颈联写通过读书发生的变化:读书多了,不仅眼界开阔了,思想方式和文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学习白居易多关心国计民生,写实实在在的诗文;又要避免像扬雄那样卖弄舞文弄墨的雕虫小技。一个“忏”字和一个“悔”字,表明他思想成熟了,把读书导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尾联,他说自己虽心怀“忧患”又熟读“百经”,但“未闻道”,即还没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并非自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是说“道无穷”,要不断去追求;二是说“道”不完全在书里,还要到生活实践中去探索、追求。最后一句“空阶细雨送斜曛”所写景色有些凄凉,这是用景色表示还没完全找到思想出路的遗憾。

这首诗是康有为青年时期还没出山时的作品,从他自叙的读书经历看,他读书不唯古、不唯书,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永不满足地去追求真理,后来才能成为领导一场维新运动的领袖。假如他只是一个书虫子,食古而不化,就算把澹如楼的书读得倒背如流,也派不上任何用场。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康有为 : 康有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 祖诒 ,字 广厦 ,号 长素 ,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详细]

康有为的名句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澹如楼读书古诗原文翻译赏析-康有为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