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谢翱

宋代诗人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

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谢翱古籍名句
人物生平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 [2] (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生活。咸淳元年(1265),赴临安参加进士科考,试进不中,作《宋祖铙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元代文学家吴莱称赞其诗“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可与柳宗元媲美。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临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为谘议参军。翌年,元兵由浙入闽,谢翱跟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闽西龙岩、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江西会昌等地。文天祥兵败撤退,在赣州章水上与谢翱握别时,曾赠与一方端砚。不久,元军占领江西,谢翱离开赣州,潜回祖籍浦城务农。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压迫,辗转入浙江。3年后,听到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的消息,无比悲愤,常独自行游于浙水之东,见到与文天祥握别时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顾盼,失声恸哭。在浙期间,谢翱隐居于山林间,时常探幽揽胜,所交游者皆南宋遗民;成立“汐社”,与主持“江源讲经社”的诗人方凤、吴思齐及当时著名文人吴谦、邓牧过从甚密。宋亡后笔耕不辍,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尽管元人对其追缉甚紧,但对宋室仍一本初衷,时常以诗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杨琏真伽挖掘宋会稽皇陵(宋六陵),以遗骨修建镇南塔,并将所得金银、宝器用于修建天衣寺。谢翱协助会稽山阴人唐珏、温州平阳人林景熙伪装成采药者,冒险用他人骸骨暗中换取宋高宗、宋孝宗遗骨,又以重金请渔人网获被元兵抛到湖中的宋理宗颅骨,将之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葬毕,移来宋故宫的冬青树种于墓上,作为标志。谢翱作《冬青树引》云:“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开花时!”表达抗元复国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谢翱登严子陵钓台,设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曰:“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水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亡国之痛溢于言表,歌罢竹石俱碎。同时,谢翱还写下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散文,同时期所作《哭所知》、《西台哭所思》、《哭广信谢公》等诗,都是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元贞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295年12月17日)丑时(方·状和邓·传载:八月壬子)谢翱因肺疾复发,于桐庐西山刘氏妈宅离世,年仅47岁,临终前,嘱咐刘氏妈:“吾去乡远,交游惟方凤、吴思齐等人最亲,可收吾文吾骨授之,葬吾必于许剑之地”。离世时好友和门生多人前来吊唁。由于浙江友人认为谢翱无后,门徒吴贵于月泉书院建祠祀之,祠曰:“晞发处士”。

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照谢翱生前的嘱托,于次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将公移葬严子陵钓台的南面白云源(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并在墓前修建“许剑亭”以作永久纪念。亭的左侧,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着“粤谢翱之墓”。同年吴谦作《谢君翱圹志》以示纪念。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谢翱简介-谢翱的诗词名句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