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二十一讲:高明而冷酷的现实主义者陈平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第三板块、《史记》群星闪耀的华夏经典人格

  第二十一讲、高明而冷酷的现实主义者陈平

  之前我讲了兴汉三杰中的张良,他可以说是刘邦手下的第一号谋士。今天我要讲的是刘邦手下,仅次于张良的第二号谋士,陈平。

  如果说,张良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战略家,负责刘邦集团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决策,那么司马迁笔下的陈平,则更像一个冷酷的阴谋家。他最擅长的,就是帮助刘邦在危局中,直接解决问题。而且他出计策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荥阳之战,用两千女子的性命换刘邦一人逃生,又比如刘邦抓韩信,用的也是陈平的计策。也正因为这样的记载,陈平在后世往往被称为“毒士”。

  这样一个人,如果纯粹从个体道德维度去看,很难说他是一个好人,尤其跟张良完美帝王师的形象相比,就更加显得冷酷无情。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张良不同,在司马迁笔下,陈平更像是一个绝对的现实主义者。但在我看来,这种灵活机变也是乱世之中的另外一种生存之道。

  事实上,陈平也的确取得了成功。他不仅仅得到了刘邦重用,刘邦死后,他还通过灵活的政治手腕,博得了吕后的信任。吕后死后,他又及时参与铲除吕氏集团。到汉文帝临朝,他继续做丞相。司马迁最后将陈平记入世家, 说他“称贤相”,而且排位就在张良之后。对他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陈平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格力量,让他能够在风云突变的秦汉之际,从一个贫困的底层平民,最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史记》的《陈丞相世家》,一起来看看司马迁笔下,陈平的人格形象。

  目标明确

  陈平这个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年轻时就有高远的志向,而且为了实现目标,手段可以非常务实。

  陈平的志向是什么呢?《史记》里记载了一件事,说他有一次参加社区活动,负责给各家各户分肉。因为陈平分得非常公正,所以得到乡亲们的赞扬。面对赞扬,陈平说,如果有朝一日,有机会治理天下,我也会像今天分肉这样,公平地对待天下人。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陈平志存高远,想宰治天下。但问题是,这个志向高远的人,却出身贫寒。司马迁在写陈平时,一开始就点出陈平“少时家贫”。贫寒人家的子弟,是没有经济基础追求这么高的人生目标的。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放弃理想,或者边工作边追求梦想。但是,陈平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那就是通过和有钱人家的女子结婚,脱贫致富。

  在陈平的家乡,有一家姓张的超级富豪。这家主人的孙女运气很差,前后结婚五次,每次都是刚嫁过去不久,丈夫就死了。终于,没有人敢再和她结婚。但陈平不在意,而且把这当成自己人生的突破口。这个选择可以说相当现实了,放在今天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不过,要促成这个婚姻,并不容易。虽然连死了五个丈夫,可这个女子的父亲,依然坚持门当户对的原则,根本瞧不上陈平这种出身贫贱的子弟。

  但是陈平很有办法,父亲不同意,他就想办法接近当家祖母,先得到老太太的好感,再让老太太出面,主动促成婚姻。这样,陈平既有面子,又达到了目的。从此以后,他广交朋友,不断开拓人脉资源,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史记·陈丞相世家》)

  之后陈平曾三次择主,陈胜起兵称王后平定魏国,立魏氏王族的魏咎为王,陈平就去投奔,但魏咎不听他的进言,陈平于是改投项羽,但还是没能进入核心,最后投奔了刘邦。

  正是这种明智的“改换门庭”,使他完成了年轻时候的抱负,最终位极人臣。从这些事迹里,不难看出陈平这个人,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好,目标清晰,十分现实。

  有奇谋

  加入刘邦集团后,陈平展现出了他智谋出众的一面。但正如前面所说,他的奇谋里,往往有冷酷无情的一面。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有一次为了解救刘邦竟不惜牺牲了两千名女子。

  当时,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城里,眼看就要全军覆没。陈平想出一个计策,让刘邦写了一封投降书假意向项羽求和,实则在城中找了两千多名女子穿上铠甲伪装成将士,再用一个和刘邦长相相近的卫士冒充刘邦,去假投降项羽。而刘邦则从西门趁机逃跑。

  这一计虽然救了刘邦,这2000多名女子的下场却不难想见。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史记·高祖本纪》)

  陈平的冷酷,也体现在抓韩信的事情上。

  当刘邦告诉陈平,有人举报韩信谋反时,陈平的反应耐人寻味。正常情况下,应该先问是真是假。但陈平只问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是,别人有什么解决方案?第二问是,还有谁知道这件事?第三问是,韩信本人知道这件事吗?

  也就是说,陈平根本不关心真相,反正刘邦要收拾韩信,他就帮助收拾,只思考如何最好地收拾他。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阬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也知道自己多阴谋,有损阴德,担心他的后世子弟无法继承荣耀。果然,到了第四代陈何,因抢占人妻,被处以死刑,陈家被除爵。陈平一语成谶。

  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不过反过来看,乱世之中,如果不是非常手段,刘邦当年很可能也就已经命丧荥阳。因此,刘邦也很信任陈平的智谋,所以每到关键时刻,刘邦身边不是有张良,就是有陈平。

  精明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疑惑,陈平这个人除了聪明,人品似乎并不怎么样,那为什么还能被称为贤相呢?那是因为,他身上还拥有一种特殊的智慧,能够把个人和天下的利益结合起来。

  首先,陈平是一个个人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者。

  我们不妨再次对比张良来看。张良年轻时曾去刺杀秦始皇,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为故国报仇。后来做事虽然不再冲动,但他辅助刘邦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权势、富贵,所以他最后可以淡泊名利。那他为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张良是为天下太平而谋。也正因为他的理想和道德,刘邦把他当老师看,非常尊敬张良。

  对比来看,刘邦虽然也很依赖陈平,但是很明显,陈平没有得到刘邦高度的尊敬。刘邦曾说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意思是虽然智谋过胜,但难以独当大任,正是因为刘邦非常清楚陈平的私心重。

  上 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刘邦晚年要杀老臣樊哙。这个时候,刘邦已经病危,随时会死。而刘邦一死,接着把持朝政的人就是吕后。而樊哙的老婆正是吕后的亲妹妹。所以,杀樊哙就等于和吕后作对。

  面对这个两难局面,陈平的策略是,两面周旋,把樊哙带回长安听候发落。这样,如果刘邦活着,那是刘邦要杀樊哙,不是他陈平杀樊哙。要是刘邦死了,他就可以放过樊哙,尽快和吕后搞好关系。

  再后来,吕太后想封自己的娘家人当王,丞相王陵坚决反对,陈平却表示支持,因此成了吕太后身边的大红人。这就是他善于自保,维护自己利益的一面。

  但陈平也不是胡来的,他懂得如何平衡天下的利益。

  于是我们看到,吕太后一死,又是陈平,联合太尉周勃,清除了吕氏集团,守卫了刘氏子孙的安全,这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司马迁的原话是“克定宗室”。也因此,陈平又成了汉文帝身边的大功臣,位至丞相,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这就是陈平,纵观他一生,他出身卑微,靠婚姻逆袭;六出奇计,辅佐刘邦;最后又平定诸吕之乱,匡扶汉室。他经历了从战争到庙堂斗争的大风大浪,却仍然像不倒翁,善始善终。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却又能在自己的利益和天下的利益之间,找到结合点。这也正是司马迁不贬低他的原因。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史记·陈丞相世家》)

  总结

  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今天这一讲,我分析了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从君主的角度,他也许算不上最完美的大臣,他不够忠诚,来回改换门庭。但从个人角度,你会发现,陈平目标明确,手段现实,有奇谋,通权术,既善于给君主出谋划策,又善于谋取个人利益。这类独特人格在后世我们也能看到,三国时代的谋士贾诩,就是一个典型的陈平式人物。其他如程昱、郭嘉、法正、杜如晦、张居正等历史人物的身上,也都隐藏着陈平的某个侧面。

  最后,再留一道思考题。南宋学者黄震认为,陈平支持吕后封吕家人为王,日后再清除吕氏集团,相当于在别人家里先放一把火,再去救火,并以灭火功臣自居。从而对陈平的人品提出了质疑。对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二十一讲:高明而冷酷的现实主义者陈平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