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第二十五讲、贾府破产原因分析

作者:猴哥 全集:红楼梦讲解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第六板块:社会百态

第二十五讲、贾府破产原因分析

从这一讲开始,我想给你换一副新的眼光和脑筋来看《红楼梦》。

除了阳春白雪、风花雪月,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红楼梦》也不容忽视。这部伟大的作品,理想性是和现实性成正比的。

这一讲,我们就看看,贾府是怎么破产的。

贾府的破产信号

很多人看《红楼梦》,很容易看到荣华富贵。护官符上不就说吗?“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但金玉满堂的贾府,突然有一天,竟然缺了一碗白米饭。

那是全书第75回,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贾珍的媳妇尤氏来到荣国府,偶然在贾母这儿吃早饭,就因为意外地多出了她和探春,丫鬟们给她的碗里添的竟然是下人吃的米饭。

曾几何时,贾府老祖宗的饭桌上,是何等气派?可眼下,老太太的饭桌上竟然欠了一碗待客的米饭。这简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边是家族内讧,一边是江南甄家抄家的消息传来,一边是家族经济破产的征兆,这一刻的贾家,真是内忧外患!

大富大贵的皇亲国戚,怎么突然就落魄至此了呢?

其实,贾家可不是突然一下子败落的。如果书读得细,你就会发现,在那之前,不管是贾府内部的明眼人,还是不相干的旁观冷眼人,早就有声音一直在说,贾家已经穷了。

第一个发出信号的,是那个作者给他起名叫“冷子兴”的古董商,冷子兴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冷眼看兴亡。

这位冷眼人说: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意思是贾府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已经面临财务窘境了。

要知道,这可是全书的第2回,故事的大幕还没真正拉开呢。所以,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这段话。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强化这个声音,贾珍、贾蓉、探春、凤姐儿,甚至黛玉、宝钗都曾经说过。

大观园厨房的总管不满丫鬟们挑肥拣瘦,曾经说过:“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贾府的钱从哪来?

贾家的日子,用王熙凤的话说,就是“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下面我们就盘盘看,贾家有哪些花销,又有哪些进项,是怎么入不敷出的。

从入项来看,贾家是官宦之家,宝玉的父亲贾政、伯父贾赦,还有宁国府的贾珍,都有朝廷的俸禄。

不过,你熟悉清代财政制度的话,就会知道,官员俸禄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比如,以贾政为例,起初他是工部员外郎,按官阶来说,是从五品,一年80两银子的俸禄。

80两什么概念呢?大观园的那个螃蟹宴,就花了20多两银子。后来贾政外放学政,当上了正三品官员,俸禄也不过130两。像贾母、王夫人这些诰命夫人,也各自有一些俸禄,但肯定也不会太高。算下来,整个贾府,一年俸禄的进项,也就上千两银子而已。

当然,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没错,贪腐收入,几乎是大部分清代官员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小说《红楼梦》里没有涉及这些问题,而且作者说贾政为人谦恭厚道,政风颇好,所以,这项灰色收入,没在作者的设定之中。

小说里倒是透露了另外一项独特的收入来源:庄田。

提醒你注意《红楼梦》第53回。年根儿底下,一位叫乌进孝的庄头押送着大批物资,历经一个月多的长途跋涉,出现在宁国府门前。理解什么叫庄头,就要了解清代独特的经济形式——庄田经济。

什么是庄田经济呢?这要追到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创建了一种土地耕种制度,就是把大量的土地、连同土地上耕种的农户一起,赏赐给皇族成员和贵族功臣。

这些赏赐的土地,每一个独立单位称为一个庄。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分封的庄田,基本都在山海关以外,而顺治帝入关以后,庄田的范围就主要在北京周边的地区。

那么,庄田经济主要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它地域广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亩,所以出产是很多元的。

小说里的这位庄头乌进孝说,他的大车队足足赶了一个月零两天的路,才终于在年根儿底下到了京城。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宁荣二府的庄田,是在七八百里地以外的山海关外或者更远的辽东,所以贾珍跟这位乌庄头叫“山坳海沿子上的人”。

如果你仔细看看乌进孝给贾珍的那张单子,就会发现,大车队运来的既有大批的粮食,也包括几百只鹿、狍子、野猪在内的各种野兽野味;还有几百斤鱼、几百只活的鸡鸭鹅,甚至大量的对虾、熊掌、海参等等。

当然,除了给贾府送来了大批粮食肉类,庄田还会缴纳银两。这一次乌进孝上交给宁国府的银子是2500两。你看,比起贾政他们的俸禄,这才是贾府收入的大头。

光是宁国府,这样的庄子有八九个呢,一年怎么也能有两万两银子的收入。而荣国府的庄田比宁国府更大,收入也肯定更多。

不过,这笔进项正在减少,不但这一年乌进孝交的数目,比贾珍预想的少了一半,而且因为天灾,还有几处庄子报了旱涝灾害,所以贾珍有点急了。

贾府的钱花去哪了?

贾珍急,是因为贾府里使银子的地方太多了。钱都花在哪儿呢?

其中一项硬性开支是各人的月钱,也就是工资。

别看贾府管吃管住,但上到老太太王夫人,下到各房里的丫鬟,每个月有固定的月钱,逢年过节还有年例、赏赐。

大概估算一下,单说荣国府,三四百人,光人力这一项支出,起码一个月得上千两银子,那么一年就是1万多两。尤其大观园建好以后,除了原先的仆役,还得养着一干尼姑、道姑、唱戏的女孩子,花销就更大。

另一项重大开支是日常消费。

贾府的庄田最多也就能供给粮食肉类,但这么大的府邸,好几百号人,衣食住行,车马家具,文玩摆设,乃至胭脂花粉,不但都得到外边去采办,而且还都是价钱不菲的精品。

而且,上上下下锦衣玉食,心安理得,没人觉得该节省。比如酒酿清蒸鸭子、奶油松瓤[ráng]卷酥,这样精细的美食,芳官这个二等小丫头居然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

这样的生活,一年没有一万两银子,肯定也下不来。

还有一大支出是人情往来。

比如第72回里,贾琏说:“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个小小的重阳节就要这么多,正经的大节中秋、过年就更隆重了。这么算下来,就贾家的人情往来,一年又是上万银子的开支。

但如果只是这些开销,跟前面我们说的进项,大抵还是能平衡的。

百年之家,家底不薄,赶上丰年,庄田的收入还会更好。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大总管,挖空心思,为十年之间的大事都做了经济筹划。

不但宝玉黛玉的婚事,贾府各位小姐出嫁,就连老太太的后事,该有多少支出,钱从哪里来,都想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勉强敷衍全局。

但你注意后面那句“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穷人家的日子最怕生病,而贾府这样的大富之家,平空生出来应付不了的事,恰恰是它最引以为荣的皇亲关系。

咱们再说得明确一点儿,因为元妃娘娘要回来省亲,贾府修了大观园。这个大工程,花费远远超出了贾府的负担。

修大观园到底花了多少钱,书里没有明确说,但有两个小细节——为大观园到苏州采买唱戏的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花了三万两;置办花烛彩灯窗帘帐幔,又是两万两。五万两银子,只办了这么两件小事,建好那么大个园子,恐怕没有一两百万是办不下来的。

所以你才会看到,贾珍贾蓉父子俩跟乌进孝三人之间这样的对话:“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小结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作者为了建造一个庇护女儿的理想国度,还真是不惜血本。但从现实经济角度看,贾府历代积攒下的基业,为这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竟然掏空了贾家,又实在讽刺。

回到红楼主题之一“证空”,小说的悲剧性,不仅仅基于人际矛盾和生命无常,同时更有基于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性,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让《红楼梦》这部书包裹着强大的思维硬度。

思考题

关于《红楼梦》里的经济账,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欢迎在微信群里和跟大家分享。

下一讲,我们来聊聊贾府里两位极具管理才能的女性。

关键词:红楼梦讲解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第二十五讲、贾府破产原因分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