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第九讲、《红楼梦》的两大主题——证空和证情

作者:猴哥 全集:红楼梦讲解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第三板块:文学杰作

第九讲、《红楼梦》的两大主题——证空和证情

轻松有趣的生活美学版块,只是《红楼梦》比较容易进入的外围。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往这部伟大小说的内核去探索了,我们先进入《红楼梦》的文学版块。

作为一部小说,表面的故事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故事的男女主角是如何设置的,作者真正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课程一开始,我就给你梳理了《红楼梦》的故事线索,但如果你对《红楼梦》比较熟,就会发现我串联的这个故事线,是跳过了前两回,直接从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讲起的。

我跟很多人聊天,发现有不少人确实觉得红楼一开头,尤其第1回很沉闷,不知所云,差不多是跳着读过去的。

《红楼梦》开头两回是不是可有可无?这一讲,我就要重点跟你说说,最容易被人跳过不看的第1回,其实是《红楼梦》之眼,在全书里含金量最高!

章回小说的第1回很重要

红楼的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大家族兴衰背景下的儿女情长。正是在开头部分,作者呕心沥血地搭建了一个哲学架构,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一部超越儿女情长的大书。

《红楼梦》第1到5回,就是这个宏大的哲学架构,而第1回更是重中之重。

作者在这一回里把自己的“立意本旨”和盘托出,也就是说,如果你跳过第1回,那你就错过了1千个亿!

其实,第1回是精华,这是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写作定律。不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一样。

这就像传统戏剧舞台上,每个人物第一次亮相,都要自报家门,把自己姓字名谁,家门何处、身世底里,跟观众通报一遍。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跟传统戏剧一样,在故事开篇的第1回,作者也会开门见山,替自己写的这部书报一报家门。

也就是说,他打算写一部什么样的书,通过书里的故事向你传达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了,要想真正读懂《红楼梦》,甚至包括三国、水浒、西游的核心精神,最好都去认真读一读第1回。

那么,《红楼梦》的第1回,作者到底说了什么呢?他实际上在说两个字,一个是“空”字,一个是“情”字。

《红楼梦》第1回的神话故事

你看,一开篇,作者就先讲的是两个“神话故事”——通灵石的故事和绛珠草的故事。

先看通灵石。

女娲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每一块都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最后没用完,只剩了一块,弃置在山上的青埂峰下。

但是这块石头经过了女娲的锻炼,所以灵性已通,就叫“通灵石”。

因为被抛弃在茫茫时空中太久了,又偶然听到一僧一道的高谈阔论,就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他们说起红尘繁华,所以,通灵石大动凡心,要去经历一遭。

但是,它自己没有这种本事,要靠茫茫大士的帮助。

茫茫大士成全了它,把它从一块巨石,变成了一枚雀卵大小、玲珑剔透的美玉,然后携带而去,不知投向何方。

你看,这好像是个虚无缥缈还没有结尾的故事,不过别急,先看下面。

第二个是绛珠草的故事。

在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畔,生长着一株绛珠草,一位神仙,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这株仙草,后来,仙草受天地精华,脱去了草胎木质,修成了人形,这就是绛珠仙子。

因为没有机会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所以,这位绛珠仙子的五内之间,就郁结了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两段故事的行文气质,完全是上古神话。

你觉得蹊跷吗?明明《红楼梦》写的是很现实的故事,为什么一开始要戴上神话的帽子呢?

你也许会说,这是为了让男女主角出场啊!对《红楼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通灵石是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的那块玉,而绛珠草是林黛玉的前身。

你说得对,但是,又不是全部。

神话故事里,暗藏全书主旨

我要提醒你注意,这两个故事之间,其实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的段落——

通灵石想要去滚滚红尘走一遭,可是,成全它之前,茫茫大士先给它泼了一大盆冷水。

他对石头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

你听,他说,红尘中不是不好,但是,最后都是靠不住的。

第二句,“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在这儿我想说,如果你也在红尘中打滚儿了二三十年,会知道这话说得不差,所谓世间真相,就是不完美,一心求完美,那你纯粹是跟自己过不去。

第三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你刚刚觉得荣华富贵、安稳如意,可是,还没等你醒过味儿来,已经什么都变了。

第四句,“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这里我要敲黑板了,如果你读的是脂砚斋批注版的《红楼梦》,你会发现这四句话旁边,有一行朱红批语:“四句话是一部总纲。”

注意,这是整部《红楼梦》双重主题里的一个。

你看,茫茫大士在一开始,就已经作出了预言,石头往红尘中走这一遭,是去“证空”!

证是佛家语,证悟的证,空,是佛家的核心概念。

佛学的宇宙观,是认为一切存在都不出成住坏空的根本规律。

所谓证空,就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达成对“空”的认知。

至于绛珠草的故事里,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想要下凡,就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这位警幻仙子也是个多事儿的,她就去问绛珠仙子:“你的灌溉之情还没报,不如趁此机会了结?”

因为她这一句话,就引出了绛珠仙子的一个重大决定:“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眼泪,在红楼里,是一个核心的象征符号,代表着“情”。

绛珠草和神瑛侍者,向红尘中走的这一遭,则是去“证情”的。

所谓证情,跟证空相对,就是以亲身体验达成对情的认知。

作者自己说,要用这部书写出“儿女之真情”,他认为自古以来那些才子佳人故事,都没做到这一点。

《红楼梦》证空又证情

这两个神话故事,可不是可有可无,每个故事都象征着一个红楼主题,共同构成了红楼的二元主题。我把这个二元主题,概括为“证空”和“证情”。

你可能觉得,不对啊!既证空,又证情,这不是矛盾的吗?虽然是二元主题,但作者还是有侧重的。

现在,是时候让你去看看,通灵石这个故事的尾声了。回到第1回,从通灵石离开,后面紧跟着一句话,“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

这里的世和劫,都是佛教里以万年计的大尺度时间单位。就这一句话,已经不知道多少万年过去了。

总之,不知几世几劫之后,有一位空空道人。注意,他的名字叫空空,就是大空、空空如也!

他寻仙访道,路过大荒山无稽崖,看到一块大石,对!没错,就是那块石头,它又回到了大荒山原处。

但是,这块石头跟之前不一样了,它的身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迹。空空道人从头到尾读下来,原来是这块石头自述曾经变幻成美玉,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入红尘,后来历尽了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个刻在大石上的故事就叫《石头记》。

你看,果然不出茫茫大士所料,这块石头,正是从滚滚红尘之中,证空而归。

但是,接下来,你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空空道人,因为读了这部《石头记》,三观尽毁,从此法号不再叫空空了,改名叫情僧。

从空空到情僧,这个变化可不是一处闲笔。佛教的核心经典《大般若经》里有一句:万境归空,不舍有情。

我觉得红楼作者想对你说的是:

空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世间万物,不过都是成住坏空;但是,有情是根本的生命信念。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改深情。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爱它。

不仅如此,作者还在第1回,作了一条特别声明——他说,我的这部书,不拘“朝代年纪,地舆邦国”,也就是,没有时代限制,没有地域限制。

实际上,他想从普遍人类、普遍人性的范畴,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小结

空”固然是规律,但“情”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这句话了! 这种明白了的感觉非常之好。甄士隐家一段小荣枯作为贾家大荣枯的缩影,甄英莲的小离合情缘作为十二钗大离合情缘的缩影。第一回,作者把什么都说了。

被很多人忽略的《红楼梦》开头,尤其是第1回,其实藏着这部书最重要的主旨,如果忽略它,很容易让你把这部书读成一部儿女情长的普通小说,其实,作者的野心可大着呢。

划重点

红楼的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大家族兴衰背景下的儿女情长。其实,《红楼梦》具有证空又证情的二元主题,这使它成为一部超越儿女情长的大书。

思考题

听完这一讲,我想请你重新去读一遍《红楼梦》第1回,然后谈谈你的新感受,期待你的发言。

接下来的两讲,我们要讨论一下《红楼梦》的主角们。

关键词:红楼梦讲解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第九讲、《红楼梦》的两大主题——证空和证情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