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二讲、孔子当官当不下去了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三模块、官声沉浮(9讲)

  第二十二讲、孔子当官当不下去了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前面我们讲到,56岁的孔子当了代理大司徒,算是登上了权力顶峰。他抓住时机,开始改革鲁国社会。

  只是,还没有等到他有进一步的大动作,政治斗争就来了,别说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连官场都快混不下去了。

  这样悲惨的经历,孔子跟他的弟子肯定不愿意多说,所以史书里的相关记载就很少,这也导致后来学者们很少注意到。

  那这一讲,我就来给你解密一下孔子的这段伤心往事。

  鸟尽弓藏

  我们知道,孔子能有现在的地位,都是三桓提拔的,主要是为了对抗阳虎。要知道,当时的三桓里面,季桓子和叔孙武叔都刚上位不久,很年轻,权力基础不牢固,很需要找孔子这种外援来撑一撑门面。

  而孔子呢,也不负众望,撑起了这个门面。

  但现在,五六年过去了,在孔子的帮助下,三桓已经走完了过渡期,掌控了整个鲁国,阳虎的这一股叛乱势力都被驱逐出境。也就是说,形势发生了变化,孔子在三桓那里变得没用了。

  更糟糕的是,三桓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孔子。

  不说之前的恩怨,就说孔子当官以来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全心全意为三桓服务,不时还会搞点儿动作来抬高国君的权威,同时削弱三桓的实力,比如前面提到的“堕三都”。

  这也很好理解,在孔子的政治理念里,鲁国的最高权威是国君鲁定公,不是什么三桓。这就让三桓逐渐提高了警觉。

  你看,在内政上没什么用了,又不受信任,孔子这官是越来越难当。有朋友可能会说,孔子不是在外交上很有一手吗?

  很可惜,这时候国际形势也变了。之前需要孔子搞外交,是因为阳虎跑去晋国,可能会联合晋国来威胁鲁国嘛。但现在,这个潜在的危险也没有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到孔子代理大司徒的时候,晋国爆发了内战,六大寡头互相打起来了。

  其中,赵简子,就是之前接纳阳虎的那个寡头,他这一派有四家,他们控制着晋国国君,算是正统势力。而他们的敌人,范氏和中行氏这两家寡头,就成了叛乱势力。

  但对于反对赵简子的“东方反晋联盟”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他们当然得介入晋国的内战,支持这范氏和中行氏两家。

  那按常理推断,孔子现在应该很重要,毕竟是他推动建立的“东方反晋联盟”,三桓应该还得靠他去搞外交吧?靠他去对付阳虎和赵简子吧?

  但很不幸,事实恰好相反。因为局势发展太快,包括鲁国在内的东方反晋联盟,已经和赵简子真刀真枪地打起来了。这样一来,孔子就变得没用了。

  而且,这仗一打,就说明鲁国的国家意志已经正式确立了,要团结一致反晋、反赵简子,就连鲁定公也要亲自挂帅上阵,和晋国打仗。

  这就意味着,三桓再也不用担心孔子会跟阳虎勾结了,因为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左右摇摆的空间。

  所以你看,对三桓来说,孔子在外交方面的用处,或者说,他面对三桓的最大筹码和最后退路,已经彻底消失了。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就是孔子56岁这年面临的危险处境。

  山雨欲来

  根据《论语》的记载,这时候有人准备趁机清算孔子师徒,把他们送进监狱,甚至要他们的命。

  到底是谁这么恨孔子呢?史书没有写,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一下:孔子和弟子们这几年当官的很多,总会挤占一些老贵族的利益,堵住别人的上升空间,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那一旦三桓放弃对孔子的保护,或者做出一点点暗示,这些人就会对孔子师徒发起攻击。

  从史料来看,这场攻击来得很快,也很激烈,一上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而且,这第一波攻击的发起人,还不是外人,就是孔子自己的学生。这好像有点奇怪,怎么自己人先斗起来了?

  其实啊,在当时的那个贵族政治的大环境里,内斗是件很正常、也很常见的事儿。我们前面提到过,那时的政治圈子都是熟人社会,同一个家族里面的亲戚,乃至父子兄弟都会成为敌人,何况师生同学呢?

  孔门内部的这次冲突,跟我们的老熟人子路有关。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在这几年,一直在给季桓子当大管家,在关键位置上掌权。本来挺顺利的,但突然有人向季桓子告状,说子路对季孙氏不忠,对主人有威胁。

  这种控告很有杀伤力,因为子路这个大管家的职务,以前都是阳虎在干,很容易让人把他往谋反这方面联想。

  根据《论语》的记载,诬告子路的这个人叫公伯寮,也是孔子的弟子,只是不怎么有名。从这个名字看,他应该是和鲁国国君同宗的低级贵族。

  公伯寮反水告状这事,孔子很快就知道了,毕竟他在官场上也有了不少人脉。

  跟孔子报告的这个人叫子服景伯,他算是孔子的半个学生。从名字来看,这个学生的氏是子服,而子服家属于三桓里面孟孙氏家族的一个分支,那他知道有人向季桓子告状,也就说得通了。

  这位子服景伯对孔子说:季孙家大老板听信了公伯寮的话,恐怕对子路不利。不过呢,我现在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可以先下手,把公伯寮法办,判处死刑。

  但是孔子拒绝了,他很有信心地说:我的政治事业是成是败,都是天命决定的,世间凡人影响不了。他区区一个公伯寮,就能改变天命吗?

  这是孔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大人大量,不想跟小人计较。但请注意,除了这层字面意思之外,我们还能从中读出一个隐藏信息,那就是,公伯寮不是简单的和子路有仇,而是在反对孔子,想搞垮孔子的政治事业。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公伯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多半还有一个不小的政治势力,就是那些看不惯孔子师徒的老贵族们。

  好,既然孔子不想追究,所以这次冲突暂时没有达到白热化,子路也没有受到牵连,但孔子的对手们会善罢甘休吗?

  弟子入狱

  当然不会。从《论语》来看,接下来的斗争更是来势汹汹,让孔子的两个弟子都吃了官司、还进了监狱。

  好,先来看第一个吃官司的学生,这个人叫公冶长。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公冶长嘛,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进了监狱,但没有犯罪,是无辜的。”

  孔子不光这么说,他还真的这么做了,于是,公冶长就成了孔子的女婿。

  这是第一个入狱的学生,再来看另一个,他叫南容。孔子觉得南容也是冤枉的,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还公开发话支持南容。

  《论语》里孔子说的原文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意思是说:如果国家有秩序,南容这个人就不会被埋没;如果国家没有秩序,他也不至于被判处死刑。

  很显然,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暗示南容吃了官司,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所以孔子才会说这句话,来支持、甚至试图保住南容。南容呢,也比较幸运,最后逃过了一劫。

  关于南容的这段遭遇,《论语》里还有一条记载,说的是:南容进了监狱之后,把《诗经》里的几句诗念了好几遍,然后他就逃过了死刑、被无罪释放。

  你可能会好奇,这是哪几句诗呢,怎么会这么神奇?这是《诗经·大雅》篇里的一首长诗,总共有六百多字,南容念的只是其中几句,原文是:“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它的意思是说:白玉上面的污点,还能磨掉,我要是说了什么错话,那就是一辈子的污点,永远洗不掉了。

  你看,当南容受到指控,被刑讯,甚至被死刑威胁的时候,他唯一的交代就是这么几句话。那些逮捕审讯南容的人,自然也没法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来收集证据整倒孔子,只能把他给放了。

  从这些记载我们也能看到,孔子是个有担当的人。如果换成胆子小的政客,看到自己人被整肃了,多半会赶紧划清界限,甚至通过落井下石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而孔子呢?他要是觉得自己人是无辜的,不仅不会避嫌,还会跟他结亲,一点都不怕被牵连。

  所以,孔子后来丢了官去周游列国,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考验,哪怕是没饭吃,或者被人抓起来、要杀掉,这些弟子们都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他。他们的师生团队不仅一直没有散掉,还越来越大。

  在中国历史上,这非常难得,不但之前没有,后世也再没有过。这说起来,跟孔子敢作敢为、大包大揽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小结

  好,这一讲,我们了解了孔子从政末期的危险局面,三桓对他没兴趣了,同时,还有人想让他的团队吃官司、进牢房。但孔子没有害怕,也没有避嫌,而是非常有担当地站了出来,支持自己的弟子。

  孔子应对政治斗争的这种方式,你是怎么看的呢?会觉得他过于理想主义吗?会觉得他还应该再主动一些、反过去打击对手吗?

  欢迎在微信群留下你的看法。

  那接下去,处在风暴中心的孔子能平安落地吗?

  我们下一讲继续。

  划重点:

  1. 当上代理大司徒的孔子,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跟时间来改革鲁国。相反,随着时局的变化,他陷入了鸟尽弓藏的危险处境。

  2. 孔子跟他弟子这几年的晋升,挤占了不少其他贵族的利益。随着三桓的放弃而来的,是其他贵族们的反扑,他的弟子惹上了官司、甚至进了牢房。

  3. 面对敌人的打压,孔子非常有担当,不但不避嫌,还主动跟官司缠身的学生结亲。这样敢作敢为的个性,也让学生们后来愿意继续追随辞官周游列国的孔子。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二讲、孔子当官当不下去了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